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QT cd)的影响,为中药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h以内住院患者59例,试验组31例、对照组28例。试验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稳心颗粒5g/次,每日3次,连用14d。应用床边12导心电图机分析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QT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QTc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cd,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合并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mesenteric malperfusion,MesMPS)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间,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并进行手术的35例ATAAD伴MesMPs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优先开通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分为灌注恢复优先组及对照组。结果:35例患者中,灌注恢复优先组16例,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5例患者早期死亡8例,灌注恢复优先组早期死亡率(1例,6.3%)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36.8%)(P=0.047)。中位随访8个月,有1例(灌注优先恢复组)患者死亡,生存率仍有差异趋势(P=0.118)。结论:对于相对稳定的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伴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患者,灌注恢复优先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极高危破裂风险患者要个性化选择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DeBakey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持续性血液净化(CPB)治疗经验。方法 38例DeBakey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CPB治疗。结果 38例患者CPB治疗后,除1例并发ARDS死亡外,余均生命体征基本平稳,血管活性药物逐渐减量,肾功能恢复,安全度过围术期。结论 CPB治疗对DeBakey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通腑益气活血汤配合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肺炎脓毒症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线粒体损伤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肺炎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通腑益气活血汤配合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气指标[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第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线粒体损伤指数(CD3+MDI、CD4+MDI、CD8+MDI)、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Mu...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集束化治疗对非体外循环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集束化治疗组: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取442例非体外循环下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通过建立集束化治疗卡,将各项集束化治疗措施设定明确时间窗及指标控制,来应用集束化治疗策略,内容包括:术后出血防控、机械辅助通气、强化血糖控制、扩张冠脉、控制心率、循环支持、合理应用抗生素和尽早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取本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非体外循环高危冠心病搭桥术后患者298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集束化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也有显著下降。结论?集束化治疗措施有助于非体外循环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恢复,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冠心病不停跳搭桥术后患者在肺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重症冠心病不停跳搭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序贯通气组(43例)和常规通气组(39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结果序贯组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24h、48h较拔管时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滞留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序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有利于重症冠心病不停跳搭桥术后早期拔管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肾上腺皮质醇(Cor)水平及其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CS患者189例,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n=75)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114),同期选取因胸痛住院治疗且行冠脉造影排除ACS者作为对照组(n=46)。对照组于入院即刻,ACS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T0)、6 h(T1)、1 d(T2)、3 d(T3)和7 d(T4)检测血清中ACTH和Cor水平,所有ACS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将患者分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亚组(n=46)和非MACE亚组(n=143)。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冠脉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与对照组T0时比较,UAP组T0~T3时和AMI组T0~T4时患者血清ACTH和Cor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T0时比较,UAP组和AMI组患者T1~T4时血清ACTH和Cor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T2时最高(P<0.05)。与UAP组比较,AMI组患者T0~T4时血清ACTH和Cor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T0时比较,非MACE亚组T0~T3时和MACE亚组T0~T4时患者血清ACTH和Cor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T2时最高(P<0.05),与非MACE亚组比较,MACE亚组T0~T4时患者血清ACTH和Cor水平升高(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积分(HR=1.048,95%CI:1.016~1.082)、ACTH-T1(HR=1.038,95%CI:1.011~1.065)、ACTH-T2(HR=1.023,95%CI:1.002~1.044)、Cor-T1(HR=1.096,95%CI:1.032~1.164)和Cor-T2(HR=1.046,95%CI:1.012~1.081)是影响ACS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因素。结论:ACS患者血清ACTH和Cor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短期预后有关,住院6 h和1 d时血清ACTH和Cor水平是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乳酸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观察组患者采取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比较两组患者限制性复苏前和复苏1 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颈动脉球血氧饱和度、乳酸、p H值)、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凝块强度(M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复苏1 h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pH值、MA分别为(46.63±4.81)%、7.40±0.07、(58.68±5.13)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35±4.68)%、7.34±0.05、(55.26±5.42) mm,乳酸水平、R、K、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尼卡地平和硝普钠对DeBakey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DeBakey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223例随机分为2组。尼卡地平组围术期降压单独应用尼卡地平,硝普钠组单独应用硝普钠,观察两组围术期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尼卡地平组在术后苏醒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较硝普钠组短(P〈0.05),尼卡地平组在中重度肾功能不全及一过性脑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DeBakey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应用尼卡地平较硝普钠能够降低脑部和肾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晓召  刘建华  蒋伟 《中外医疗》2013,32(20):17-1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法洛氏四联症体外循环期间心肌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142例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A组)和乌司他丁组(B组),B组给予乌司他丁1.2万U/kg,A组以生理盐水代替。于麻醉诱导后即CPB前(T1)、CPB开始30min(T2)、开放主动脉30min(T3)、CPB停止6h(T4)和24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记录升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结果两组CPB开始前血清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血清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在T2~T5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B组T3~T5时点的血清cTnI、CK和CK-MB值低于A组相同时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5时间点血清cTnI、CK、CK-MB值比T4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CPB期间血清cTnI、CK及CK-MB的表达,起到心肌损伤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