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度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临床治疗目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1-2],尤其是外科切除,患者常因脾功能亢进、凝血机制差、肿瘤多发或分布广、肝脏潜在的代偿功能较差而不能接受外科切除手术;肝移植又因肝源奇缺且费用过高,普通患者无力承担手术及后期药物费用而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2.
154例发病72小时内的不伴心源性休克首次心梗患者,在入院3天内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球形指数(SI)、左室容量和射血分数.平均随访20.7±8.7个月,并观察随访期间心性死亡和心衰.发现部分SI与左室容量和射血分数相关,对观察期内心性死亡有预测价值.长度方面的SI对心胜死亡有独立于左室容量之外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膈下动脉(RIPA)参与供血的肝细胞癌(HCC)的影像学表现及RIPA的解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于初次TACE治疗时行RIPA造影的HCC患者的MDCT及DSA资料,分析RIPA参与供血的HCC的生长特点及RIPA的解剖结构。结果 106例中46例发现RIPA参与HCC供血,肿瘤位于肝脏第Ⅳ~Ⅷ段;其中45例HCC呈外生型生长,28例为巨块型,肝动脉均处于开放状态。22例RIPA起源于腹主动脉(22/46,47.83%),8例起源于腹腔干动脉(8/46,17.39%),10例起源于右肾动脉(10/46,21.74%),3例起源于肝固有动脉(3/46,6.52%),3例起源于胃左动脉(3/46,6.52%)。结论对位于肝脏裸区或接近右侧横膈的肝段呈外生型、巨块状生长的HCC,初次TACE治疗时应行RIPA造影,以明确其是否参与肿瘤供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完全缓解病灶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21个完全缓解病灶在术后第1、3、6个月时由同一名医师同一序列测量ADC值、不同医师间隔1周测量病灶的ADC 值,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及绘制Bland-Altman图表确定ADC值测量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脏介入术后肝脓肿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原因。CT确诊脓肿后均抗炎治疗,所有患者行经皮穿刺脓肿引流,抗生素盐水脓腔冲洗。结果20例肝脓肿患者中,5例(25%)有肝脏部分切除史,其中4例(20%)行胆肠吻合术,糖尿病患者7例(35%),8例(40%)患者有胆道疾病行PTBD术史。所有患者行抗生素抗炎及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介入治疗后并发肝脓肿的原因复杂,对高危患者应积极预防,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是肝脓肿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SHARP(sorafenib hcc assessment randomized protocol)和ORIENTAL(sorafenib in patients in asia-pacific region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两个Ⅲ期临床试验证实,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在一定程度上能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并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和延长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临床治疗。本研究使用索拉非尼治疗25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并对其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处理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0月期间符合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晚期肝癌患者25例,给予索拉非尼治疗所有患者均满足以下标准:⑴化疗栓塞术后病情进展;⑵广泛门脉癌栓无法栓塞;⑶肝门部、腹膜后淋巴结或肺、骨等多发转移者;⑷弥漫乏血供肿瘤;⑸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开始服用索拉非尼治疗后的前12周,观察患者不同级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临床处理。结果:共25例患者接受索拉非尼治疗,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30~72岁,平均51.44岁。期间9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在服药开始的12周内死亡。3例患者中断索拉非尼治疗,其中2例为治疗不满12周停药,1例为服药5个月后停药。共20例患者符合观察标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下:手足皮肤反应(hand-foot-skin reaction,HFSR)4例(4/20),腹泻4例(4/20),脱发5例(5/20),皮疹4例(4/20),乏力8例(8/20),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4例(4/20),高血压1例(1/20),腹痛1例(1/20)。这些不良反应经临床处理后,20例患者均能继续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结论: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超选择介入栓塞对医源性肾出血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3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医源性肾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行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治疗(SRAE)。以栓塞后即刻造影显示出血部位无对比剂外溢征象为技术成功标准、术后3d内血尿完全消失为临床成功标准,评价SRAE的成功率;评估栓塞手术前后肾功能及血压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肾动脉栓塞技术成功率为100.0%(32/32),临床成功率为93.7%(30/32);SRAE术后平均随访9.5个月(5d~1年),3例出现肾功能下降,1例术后肾功能较术前好转;1例术后血压升高,1例术后新发高血压。结论超选择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肾出血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有效率,并且对肾功能及血压的影响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病变部位及其建立的数量与脑动脉闭塞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部MRI检查、DSA检查发现至少有1支以上脑动脉闭塞.利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从而探讨侧支循环建立的数量与痛变部位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我们发现单侧支循环代偿25例,其中责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55例老年B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B型AD患者19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复杂B型AD患者36例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行腔内手术治疗(腔内治疗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季节、诊断时长、临床表现、高血压分级、影像学表现等,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情况。根据数据类型,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55例患者春、冬季发病居多,共41例(74.5%);药物治疗组年龄与腔内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68±6.84)vs(66.75±5.33)岁;P=0.022],两组性别、诊断时长、临床表现、高血压分级、影像学表现等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53例(96.4%,53/55)获随访,2例失访;药物治疗组症状缓解率显著低于腔内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4%vs 94.4%;P0.05),两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3例患者出院后1~3个月因胸背部疼痛不缓解或复查CTA提示夹层进行性增大而接受腔内治疗,再次手术干预率略大于腔内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B型主动脉发病季节集中,症状多样且不典型,临床中应提高关注;对于老年夹层患者,腔内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