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振动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s,VPT)对糖尿病足溃疡风险的预测价值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美国振动感觉定量检查仪测定60例未发生足溃疡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双足第1跖骨关节头的VPT。结果糖尿病患者的VPT显著高于年龄匹配的正常人(P<0.001)。60例糖尿病患者中VPT升高46例(76.7%),其中低度风险8例(17.4%),中度风险23例(50.0%),高度风险15例(32.6%),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polyneuropathy,DPN)症状31例(67.4%),无症状15例(32.6%)。<65岁年龄组,以低中度风险为主,≥65岁年龄组,以高度风险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病程组,以低中度风险为主,≥5年病程组,以高度风险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PT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前者的年龄较大(P<0.001),病程较长(P<0.005)。二组性别、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蛋固醇(LDL-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率、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合并率、高血压合并率、吸烟率和饮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是影响VP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PT是一项花费小、简单无创的预测糖尿病足溃疡风险的可靠指标。增龄、病程长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近年来临床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方法,其中包括:抗甲状腺药物、131I、外科手术、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方式等做一综述性研究。为甲亢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获得最满意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成本—效价比。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分别于早、中、晚餐前即刻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1次,起始剂量0.2 IU/(kg/d);对照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门冬胰岛素输注治疗,均治疗2周。治疗前后均行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测定,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平均住院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相当,但皮下注射胰岛素者住院费用低,具有更好的成本—效价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75例)与格列齐特组(75例),治疗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C肽含量,记录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次数。结果经治疗两组FPG、PBG和HbA1c均显著下降,根据疗效评价标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空腹血C肽、餐后2h血C肽均升高,以观察组组餐后2h明显;观察组低血糖反应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好,低血糖反应少,而且在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诊断为甲减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上多样,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22例(73.3%),浮肿19例(63.3%),消化系统症状13例(43.3%)。结论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并且I治疗后所致加减占56.7%,需要医生提高对老年甲减的认识,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甲状腺功能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79例T2DM患者按照有无周围神经病变(DPN)分为DPN组(126例)与非DPN组(15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DPN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患者年龄较非DPN组大、病程较非DPN组长、FPG、2h PG、Hb A1c、Scr水平均较非DPN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有无DN和DR、BMI、SBP、DBP、TC、TG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M病程、2h PG、Hb A1c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DM病程、2h PG、Hb A1c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相关危险因素,T2DM患者中的高龄、DM病程较长、2h PG和Hb A1c较高的群体更容易并发DPN。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近年来临床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方法,其中包括:抗甲状腺药物、131I、外科手术、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方式等做一综述性研究.为甲亢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获得最满意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泵治疗高血糖状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2004年1月起开始使用胰岛素泵(CS)治疗3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现将我们用于病人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廷尉 《右江医学》2014,(3):324-326
目的观察重组人胰岛素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观察组35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24h不间断皮下泵入的给药方式,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值、pH值恢复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胰岛素平均用量以及人均低血糖发生次数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治疗后观察组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pH值恢复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胰岛素平均用量及人均低血糖发生次数等方面均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不间断皮下泵入的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能有效、较快地控制血糖水平,且低血糖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10.
阿魏酸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方法12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复方丹参静脉滴注,治疗组用阿魏酸钠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Cr)、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MA/Cr、SCr、β2-MG均有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魏酸钠可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