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脂高糖饲养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尚俭  谢小娟  陈新义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582-1583,1595
目的:探讨高脂、高糖饲养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IR)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高脂、高糖组和对照组饲养。8周后用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估胰岛素抵抗,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PG)和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检测空腹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结果:高脂、高糖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高脂、高糖组大鼠体重较对照组升高,血清FINS、TC、TG、FFA较对照组也明显升高(P<0.05),ISI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高脂、高糖饲料成功诱导出IR,而且经济,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 方法 76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n=26)、B组(n=26)和C组(n=24).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 mg PCI术前30 min顿服,术后20 mg,1次/d;C组术前同B组,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 mg,1次/d.于术前即刻及术后l,3,7d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IL-6和hs-CRP水平. 结果 术前三组间患者血清CK-MB、cTnT、IL-6和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均较术前增高(P<0.05).PCI治疗后3d,CK-MB、cTnT和IL-6水平开始下降,血清hs-CRP水平仍呈升高趋势(P<0.05).PCI治疗后7d,各组CK-MB、cTnT较术前均有下降(P<0.05),IL-6和hs-CRP较术后3d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血清CK-MB、cTnT、IL-6和hs-CRP水平较A组下降明显(P<0.05),且C组较B组更为明显(P<0.05). 结论 STEMI患者PCI围术期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短期即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3.
李尚俭  马爱群 《心脏杂志》2016,28(6):680-682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双室同步起搏与左心室内同步化的相关性。方法 行CRT患者128例,按术后心电图特点分为双室同步起搏组(78例)和双室非同步起搏组(50例)。随访1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测定Ts-SD、Te-SD在不同组中的变化差异,评价左心室内同步化的变化。结果 ①双室同步起搏组植入前较植入后Ts-SD〔(45±9) ms vs.(33±7) ms,P<0.05〕、Te-SD〔(41±8) ms vs.(31±8) ms,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单因素方差分析示Ts-SD、Te-SD、LVESV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分析示双室同步起搏与Ts-SD(B=-0.052,P=0.000)、Te-SD(B=-0.032,P=0.032)呈线性相关;④双室同步化起搏与Ts-SD行Pearson分析具有相关性(r=-0.933,P=0.000),Ts-SD呈负相关。结论 经CRT治疗双室同步起搏组较双室非同步起搏组术后随访过程中左心室内协调性得到改善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择心功能Ⅲ级和Ⅳ级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mg静滴入壶,1次/d,应用3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10mg,1次/d,1周后随心功能改善可减量至5mg,1次/d或停用。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心钠素(ANP)、醛固酮(ALD)、皮质醇(COR)、内皮素(E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与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ALD、ET及TNF-α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血浆ANP和COR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使心功能改善程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干细胞因子(SCF)的变化,探讨MCP-1和SCF与ACS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5例,对照组32例,应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MCP-1和SCF的水平.结果: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MCP-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心肌梗死组及心绞痛组SCF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组MCP-1及SCF水平与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血脂等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CS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MCP-1明显升高,SCF亦有所增加.MCP-1和SCF可能与ACS的发生发展及梗死后的心肌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浓度变化。方法:将76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n=26)、B组(n=26)和C组(n=24)。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PCI术前80mg顿服,术后20mg,1次/d;C组术前同B组,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1次/d。于术前即刻及术后1d、3d、7d测定CK-MB、cTnT、H-FABP和hs-CRP水平。结果:3组患者血清CK-MB、cTnT和hs-CRP水平术后1d均较术前增高,H-FABP明显减低,PCI治疗后3d,CK-MB、cTnT水平开始下降,血清hs-CRP水平仍呈升高趋势。PCI治疗后7d,各组CK-MB、cTnT和H-FABP较术前均有下降,hs-CRP较术后3d明显下降,组间比较B组和C组较A组下降明显,且C组较B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联合检测H-FABP、CK-MB、cTnT、Hs-CRP等实验室指标,为急性心肌梗死及PCI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预后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脂高糖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进一步明确IR阶段NO的作用。方法:高脂高糖饮食喂养SD大鼠8周制造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分别检测两组大鼠血清NO、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分析NO与TC、TG、FFA的相关性。结果:IR组大鼠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R:59.16±24.33;NC:31.68±16.95,P<0.05),大鼠血清NO水平与血清TC、FF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292和r=0.201,P<0.05);与TG的相关系数为(r=0.036,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NO水平代偿性升高,且与血清TC、FFA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CD34+、CD117+及CD34/CD117+干细胞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急诊PCI的AMI患者入院12h、第3天及第5天的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117+及CD34/CD117+干细胞的水平。同时行CK-MB、肌钙蛋白I、血脂及心脏超声等的测定。结果:①急诊PCI的AMI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在心梗后逐渐升高,第3天时最为明显;CD117+及CD34/CD117+干细胞亦有所升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②AMI患者入院12h内的外周血CD34+细胞明显低于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CD117+及CD34/CD117+细胞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入院第3天的CD117+干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③吸烟、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个数与心梗后CD34+细胞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年龄等因素与其无关。结论:急诊PCI的AMI患者,PCI术开通梗死相关冠脉会导致短期内外周血中CD34+干细胞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心钠素(ANP)、醛固酮(ALD)和皮质醇(COR)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54例CHF患者及16例同期住院无心衰患者的血浆ANP、ALD和COR含量,并评估血浆ANP 和ALD、COR的相关性。结果:CHF患者血浆ANP和AL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CHF程度有关, 而CHF患者血浆CO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HF患者血浆ANP含量与AL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 0.474,P<0.001),而与COR含量无相关性(r=-0.071,P>0.05)。结论:血浆ANP和ALD含量有助于判断心衰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