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目的总结并分析艾滋病病毒(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HIV/MTB)、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HIV/NT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集、整理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例及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的资料,运用SPSS软件分别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结果共纳入HIV/MTB感染者91例,HIV/NTM感染者23例。HIV/MTB感染者、HIV/NTB感染者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19.8%、69.6%,中度以上贫血的发生率42.9%、69.6%,胸腔积液的发生率35.2%、60.9%,病死率6.6%、21.7%。HIV/NTM感染者HIV核糖核酸(RNA)定量水平(P=0.003)和严重低蛋白血症(P=0.019)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HIV/MTB感染者。同时,HIV/MTB感染者肺部病变范围≥2个肺叶的比例,明显高于HIV/NTM合并感染者(P=0.039)。结论 HIV/NTM感染与HIV/MTB感染在浅表淋巴结肿大、贫血及胸腔积液发生率、病死率有差异,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HIV/MTB感染者更易发生低蛋白血症,肺部病变更广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衰弱状况,并研究不同衰弱评估方法对于中国HIV感染者的适用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选取≥35岁的HIV感染者200例,采用Fried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FP)、衰弱指数(frailty index,FI)、衰弱量表(frail scale, FS)进行衰弱状况评估,比较三种评估方法的检出率、一致性和可操作性。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5.8岁,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34.5(112.3, 406.5)/μL。衰弱前期和衰弱检出率分别为39.5%和11.0%(FP)、24.5%和19.0%(FI),49.0%和8.5%(FS);两两比较,FP与FI、FP与FS、FI与FS之间一致性评估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361、0.335、0.378(P<0.001),具有较弱的一致性。三种衰弱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具有差异。结论 我国HIV感染者衰弱或衰弱前期发生率较高,三种衰弱评估方法检出效率具有一致性,但可操作性存在差异,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并分析艾滋病病毒(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HIV/MTB)、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HIV/NT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集、整理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例及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的资料,运用SPSS软件分别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结果共纳入HIV/MTB感染者91例,HIV/NTM感染者23例。HIV/MTB感染者、HIV/NTB感染者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19.8%、69.6%,中度以上贫血的发生率42.9%、69.6%,胸腔积液的发生率35.2%、60.9%,病死率6.6%、21.7%。HIV/NTM感染者HIV核糖核酸(RNA)定量水平(P=0.003)和严重低蛋白血症(P=0.019)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HIV/MTB感染者。同时,HIV/MTB感染者肺部病变范围≥2个肺叶的比例,明显高于HIV/NTM合并感染者(P=0.039)。结论 HIV/NTM感染与HIV/MTB感染在浅表淋巴结肿大、贫血及胸腔积液发生率、病死率有差异,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HIV/MTB感染者更易发生低蛋白血症,肺部病变更广泛。  相似文献   
4.
复方磺胺甲唑为治疗肺孢子菌肺炎、弓形虫脑炎等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关键用药,也是艾滋病免疫力低下患者预防感染的首选用药.其引起骨髓抑制多表现为轻度,引起重度骨髓抑制国内外文献报道罕见,本文报道1 例在接受复方磺胺甲唑治疗后出现的可逆性骨髓衰竭患者,对诊治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HIV/AIDS合并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为HIV/AIDS合并神经梅毒(NS)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对2017年1月—2021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HIV/AIDS合并神经梅毒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进行分组,比较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年龄、性别、感染途径、是否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CD4、HIV RNA、血清梅毒RPR滴度、脑脊液检查及其临床转归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6例HIV合并神经梅毒患者,有症状组70例,无症状组16例,平均年龄(37.63±1.36)岁,男84例(97.67%)。42例(48.84%)患者已接受HAART,54例(62.79%)CD4<200个/μL,60例(69.77%)HIV RNA>1 000 CPs/mL,感染途径以同性性行为感染为主(56.98%)。两组在年龄、同性性行为、异性性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脊液总蛋白、脑脊液HIV R...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重庆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临床特征及影响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2015年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初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治疗的HIV感染者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对基本资料、临床检测指标、合并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978例初始接受ART治疗的HIV感染者中,54.9%的患者在ART治疗前病情进入艾滋病期,90%以上HIV感染者CD4+淋巴细胞水平低于350个/μL;病情进入艾滋病期的HIV感染者1个月内开始ART治疗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症状期感染者(X2=69.14,P<0.05),而HIV感染确证4个月后才开始ART治疗的无症状期感染者比例明显高于病情进入艾滋病期的感染者(X2 =75.56,P<0.05);来自区县的患者中艾滋病期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主城地区(X2 =28.50,P<0.05),前者出现艾滋病的发病风险为后者的1.69倍(95%CI:1.47~1.95);接受ART治疗者以20 ~ 40岁的HIV感染者为主(58.6%),男男同性性行者在总病例中占有较高比例(47.6%),且病情进入艾滋病期者比例最低(39.6%),有男男同性性行为的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的比例低于经其他途径获得感染者.结论 重庆市HIV感染者在诊断为HIV感染时,大部分已进入艾滋病期;无症状期HIV感染者存在拖延ART治疗开始时间的倾向;来自区县的HIV感染者艾滋病发病风险高于主城区感染者;年龄偏大和非经男男性行为途径而获得HIV感染的患者病情进展到艾滋病期的风险高于年轻和男男同性恋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结核相关性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TB-associated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TB-IRIS)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以提高对该临床综合征的认识,减少其不良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HIV/TB双重感染者临床资料,计算TB-IRIS发生率,并对比分析TB-IRIS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入院时CD4+细胞计数、人院时HIV RNA定量及结核病类型等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HIV/TB病例共305例,其中13.1%(40例)发生TB-IRIS;发生TB-IRIS者治疗前CD4+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未发生TB-IRIS者,发生TB-IRIS者平均年龄低于未发生TB-IRIS者(P<0.05);抗逆转录病毒(ART)治疗6个月内发生TB-IRIS者CD4+细胞增长值高于未发生TB-IRIS者,但1年后两组患者CD4+细胞计数增长值相近;40例TB-IRIS病例均有发热,体温≥39.0℃者85.0%;TB-IRIS治愈率为95.0%,病死率为5.0%.结论 TB-IRIS多发生于ART治疗后1个月之内;治疗前CD4+细胞计数≤50个/μL及年龄≤60岁是TB-IRIS发生的危险因素;TB-IRIS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前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常见手段之一,其中PD-1/PD-L1抑制剂疗效显著。癌症及各种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该类患者的特殊免疫情况,多数癌症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中,艾滋病作为一项排除标准,使免疫治疗在该类感染者中寸步难行。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普及使艾滋病感染者寿命不断延长,因而寻找免疫治疗在艾滋病合并癌症患者中的机遇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HIV合并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HIV合并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类型重症药疹患者之间在人口学资料、过敏史、致敏药物、临床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例HIV合并重症药疹患者,其中重型多型红斑(SJS)23例,剥脱性皮炎(ED)15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TEN)2例;平均年龄为(48.7±12.8)岁,男性为主,占85.0%。该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值为113(14~713)个/μL;常见致敏药物为:依非韦伦、磺胺、中药制剂;皮肤瘙痒(80.0%)、发热(52.5%)为其常见临床表现;90%患者出现黏膜受累,82.5%肝脏受累,65%患者合并感染。三种类型重症药疹比较,仅在发热、合并感染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所有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平均最大剂量(78±12.6)mg/d,65%的患者同时联合使用了人免疫球蛋白,使用平均总剂量为(111.4±22.9)g。共3例患者死亡,占7.5%,死亡原因非皮疹本身所致,均为艾滋病合并症所致。结论:HIV合并重症药疹以中年男性多见,平均潜伏期10天,且以使用依非韦伦、复方磺胺甲恶唑、中药制剂及结核药患者常见,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