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目前在我国发展较快,很多医学院校已将SP应用于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但是如何使SP真正达到“标准化”,目前依然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文章根据SP的实施情况,结合文献报道,初步探讨如何对SP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脚本撰写、培训流程、人员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设置,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和建议,以推进SP在我国的“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消化道颗粒细胞瘤(GCT)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例消化道GCT诊治,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消化道发病仅为GCT的8%,女性是男性的一倍,常见于40岁左右;多在食管中下段,一般为孤立性结节,直径多<30 mm,呈淡黄色;常无临床表现,如有临床症状,则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表现;术前确诊率仅为50%;直径<20 mm的黏膜下GCT首选内镜治疗;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梭形和卵圆形等,胞质丰富,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无异型。免疫组化:S-100和NSE阳性,SMA和α-AT阴性。结论消化道GCT极为罕见,多为偶尔发现,应积极治疗。鉴于5%~10%的GCT复发,有必要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4.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熊 《健康研究》2012,(6):473-475
医学的人文科学属性和社会发展要求亟待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我校依托"人文学堂,艺术校园"优势,依据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确立了人文素养高与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强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人文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实践教育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5.
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是指经上、下消化道X线钡剂检查摄片、胃镜结肠镜检查仍无法明确其出血部位和 /或原因的一类疾病 ,约占消化道出血的 5 % ,其诊断颇为棘手 ,Waye[1] 认为隐源性消化道出血应尽早作空肠镜检查。我院消化科自 1998年 3月对 32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进行检查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32例系经内镜和 /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住院和外院转至门诊的患者 ,人均作过胃镜 2 3次 ,结肠镜 1 5次 ,最多一位患者经过 6次胃镜和 5次结肠镜检查。男 2 1例 ,女 11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 4 7岁。发病距就诊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肠移植(SBT)术后内镜监测和内镜指导下的黏膜活检病理学检查在移植免疫反应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浙江省首例同种异体SBT术后患者每周2次经肠造口内镜检查及病变明显处黏膜组织活检.测定术后1周每天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 术后第5天肛门排稀便,第8天内镜观察到移植肠黏膜轻度水肿、充血;病理提示绒毛间质充血、出血,固有膜轻度水肿.第12天移植肠有一浅小溃疡.但第7天时血sIL-2R水平已急剧上升.第15天和19天近端自体小肠粘附有暗红色血液,生理盐水冲洗后未见黏膜异常.第22天和23天自体小肠腔内有多量的暗红色血液,黏膜水肿、充血.第29天起自体小肠黏膜还有渗血;病理提示绒毛间质轻度水肿、充血、小灶出血和糜烂,含铁血黄素沉积,固有膜水肿、充血和出血,黏膜下层出血.第34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内镜监测和内镜指导下的黏膜活检病理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对SBT术后的移植免疫反应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血sIL-2R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并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选择1991年1月2002年5月本院73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选择Olympus电子内镜系列,Seldinger’s血管造影,小肠钡灌及剖腹探查配合术中内镜检查了解消化道出血原因。结果从出血部位分为:十二指肠降段以下出血19例,占26.2%;十二指肠水平部以下包括空肠、回肠出血51例,占69.9%:结肠出血3例,占3.9%。从病变性质可分为:平滑肌瘤12例,占16,4%;肉瘤2例,腺癌12例;占16,4%;钩虫病10例,占13,7%;血管畸形10例,占13.7%;腺瘤6例,占8,2%;壶腹癌3例;胃癌4例;溃疡4例;恶性组织细胞疡(简称恶组)2例,憩室4例,其他克罗恩病1例,错构瘤1例,缺血性肠炎1例,类癌1例。检出方法:胃镜9例,十二指肠镜2例,小肠镜25例,小肠钡灌15例,血管造影17例,结肠镜2例,剖腹探查配合术中内镜检查3例。结论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包括平滑肌瘤、肉瘤,腺瘤、癌,钩虫病,血管畸形等;出血部位主要在小肠。诊断需结合病史合理选用1种或多种检查方法,必要时剖腹探查配合术中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开展医学竞赛是对高等医学院校执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一种检验。通过大学生医学竞赛,分析我校近年医学教育改革的成效与不足,确立今后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周涛  李国熊  茹丽  侯连兵 《中国药房》2012,(19):1731-1734
目的:研究因宁片的急性和慢性毒性作用,评价其安全性。方法: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等容生理盐水)和因宁片(32g.kg-1)组。因宁片组24h内连续2次(间隔6h)灌胃给药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死亡情况、记录体重和摄食量,14d后处死并作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各脏器变化,计算最大耐受量(MTD)。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等容生理盐水)与因宁片高、中、低剂量(6.0、3.0、0.6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d,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各项血液学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记录各脏器重量、体重、摄食量,计算脏器系数,并作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因宁片组各项指标正常,MTD为32g.kg-1;慢性毒性实验中因宁片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一般状况正常,各组中未见多指标同时明显异常,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因宁片毒性低,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校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应急机制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型H1N1流感在高校的聚集性爆发,对高校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应急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研究在分析高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的特点及成因的基础上,在国家卫生部对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基本要求的指导下,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从建立防控工作组、制定防控措施、规范处理程序三方面探讨了高校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应急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