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1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些心电现象之间的掩盖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两种心电现象合并出现时,一者可完全掩盖另一者的存在,或两者可互相掩盖使波形正常化,甚或彼此皆“面目全非”。正确地认识该现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综述如下。 一、沃-帕-怀综合征对某些心电现象的掩盖  相似文献   
2.
WPW综合征及束支阻滞掩盖心肌梗塞各一例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兴杰例1男,45岁。因心前区剧痛2日就诊,ECG示窦性节律,各肢体导联QRS波振幅皆<0.50mV。Ⅱ、Ⅲ、aVF、V5~V6导联均见肩理性Q(或QS)波伴ST弓背型上抬及T倒且;V1...  相似文献   
3.
镜像右位心(MID)是三种右位心(MID、右旋心、心脏右移)中最多见的一种,除X线检查示心影如正常心脏的镜中像外,ECG亦具特征性改变。单纯MID较  相似文献   
4.
伴有单侧束支阻滞的窦/房性激动,并发房室传导阻滞而出现逸搏时,其QRS波群的形态及时限反而正常(或趋于正常),称为逸搏QRS波群正常化。该现象亦称窦/房性心律QRS宽而逸搏心律QRS窄的矛盾现象。简治芳等(1983)曾报道1例。现将我们遇到的3例报告如下。 例1 女,35岁。临床诊断:心肌炎。ECG(图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于拙作中谈及了心电学中某些常见的“误区”(中国实用心电杂志1994,2:71),然仍感“意犹未尽”现续谈之:1 “肺型P波”与“二尖瓣型P波”分别为右、左房大的特异表现 实验及临床资料皆已证实上述两型P波特异性均较差。实际工作中不乏既无左房大亦无右房大而出现上述两型P波者。亦有二尖瓣病变出现“肺型P波”,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简化的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除术治疗高危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4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高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0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994年2月-2011年10月施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50例为FND组,2011年11月-2013年5月施行简化的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除术30例为SFND组。术后坚持终生服用甲状腺素片,伴有腺体外浸润的6例给予131I内照射治疗。结果施行患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术71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9例。手术近期并发症共8例(10%),其中声音嘶哑、乳糜漏、症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FND组分别为4.0%(2/50)、4.0%(2/50)和2.0%(1/50),SFND组均为3.3%(1/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3个月-1年为随访期限记录手术远期并发症,FND组与SFND组患侧颈、肩及上肢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6.0%(8/50)和0,活动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4.0%(7/50)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的手术治疗是改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SFND用于高危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有助于保护患侧颈、肩及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减少癌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0月余,加重1月来诊。既往无心动过速史。经胸部X线检查,临床以食臂癌(下段)于1978年10月27日收入院。查体:T:37℃,P:78次/min,R:18次/min,BP:16.0/10.7kPa(120/80mmHg)。消瘦、慢性病容。心肺未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30岁.间歇性心悸史3年,于一次典型发作后来急诊科就诊.曾患轻型地中海贫血,未正规治疗.12导联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112ms,但无心室预激征象.正当检查时患者晕厥发作,床边监测仪观察到一过性心脏停搏.随后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傍晚时分出现一段约10s的无症状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其发作前出现文氏型P-R间期延长(图1).遂安置DDD型心脏起搏器,心悸仍不断发作,临床随访发现一与起搏无关而规则的窄QRS波群心动过速,其周长约260ms,静脉注射腺苷类药物可将其终止.口服维拉帕米、氟卡因治疗未见疗效.后行心电生理检查,期前收缩刺激轻易地诱发了周长为328ms的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图2).射频消融慢径路获得成功,即使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后,亦不能再诱发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保持窦性心律,其P-R间期129ms.停止抗心律失常治疗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0岁,阵发性心悸半月.体检无阳性发现.常规心电图(附图A)示A型完全性预激征.深呼吸时心电图(附图B,aVF与V_1上行同步记录V_1系连续描记)见完全性与不完全性预激征随深呼吸周期出现交替性改变.深吸气时,平均心率81次/min,P-RO.13s,QRS时限0.14s,预激成分较小,aVF呈qrS型,V_1呈Rs型,形态较低小,继发性ST-T改变轻微,  相似文献   
10.
1五常法概念1.1五常法起源于日本,五常法是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素养[1],在日本丰田公司倡导下,五常法对塑造企业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目前这种优秀的质量管理方法在亚洲企业中较为流行。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香港政府工业署引进并推广,90年代后期香港医院开始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