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PTCA及血管支架安装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时机选择与心脏功能关系。方法:本组78例,分为两组。A组为6h以内急诊,直接行PTCA血管支架安装的病人29例,男:女为23:6,平均年龄51.6±12.7岁。B组为49例,男:女为38:11,年龄52.3±11.5岁。急性期静脉溶栓(6h内)后于24~72h补救PTCA及血管支架安装的病人。结果:术后1周、4周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A组VSB组:第1周0.52±0.07VS0.51±0.07(P>0.05),第4周0.58±0.08VS0.52±0.06(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6h内行PTCA及支架安装能及时地使血运重建,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89年12月至1992年4月,我们采用大剂量硝苯吡啶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例,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9.7岁。病程最长者8年,最短者3个月。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例,高血压病4例,风心病2例。  相似文献   
3.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型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及多数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 ,临床上确诊相当困难 ,如何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拟诊病毒性心肌炎 ,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除少数患者表现为心力衰竭、心脏扩大、新出现的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及心原性休克外 ,多数患者临床诊断缺少客观依据。而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型心肌炎在临床上更为少见。本研究共收治 34例此类患者 ,探讨其临床表现特点。1 资料与方法 :(1)患者情况 :我院近 10年来收治急性重症型心肌炎住院患者共 34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5例 ,年龄17~ 41岁 (平均 2 9岁 ) ;(2 )入选标…  相似文献   
4.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既减少了原位再梗死的发生率及PICA后再狭窄所致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同时死亡率、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有明显减少,远期心脏功能也较前有了明显的改善。本报告68倒(支架植入77个)急诊支架植入的疗效,并与84例AMI非介入治疗作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我们对轻中度高血压病人 (A组 47例 )服用氯沙坦控制血压时 ,观察血压变化及对左室肥厚影响。方法 :服氯沙坦 (A组 ) 1年 ,设对照组 (B组 ) 35人。结果 :两组 1年前血压无统计学差异 ,1年后收缩压 (SBP)与舒张压 (DBP)出现显著差异 (SBP :1 7.3± 2 .5Kpa VS2 1 .3± 4.4Kap ,P <0 .0 5 ;DBP :1 0 .8± 2 .7Kpa VS1 3.7± 2 .4Kpa ,P <0 .0 5 ) ,而室间隔厚度(IVST)与左室后壁厚度 (PWT)也产生明显差异 (IVST :1 1 .4± 2 .3mm VS1 4.7± 2 .3mm ,P <0 .0 5 ;PWT :1 1 .2± 1 .7mm VS1 3.4± 1 .8mm ,P <0 .0 5 )。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控制血压 ,逆转左室肥厚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于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具有两支以上经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经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无效,又不具备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条件的冠心病患者,我们给予静脉注射地尔硫(艹)/(卓)注射液治疗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我们通过对78例经冠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及血管内支架安装术(Stenting)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进行运动试验,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分组 所有病例来自本院1997年末~1998年末住院AMI病例,均经体表心电图、心肌酶学及造影明确诊断,分为两组:A组为急诊(起病6小时内)PTCA及Stenting治疗病人29例,年龄516±127岁,男∶女=23∶6,支架安装率82%(24/29);B组为择期或延迟(24~72小时)PTCA及Stenting病例49例,年龄523±115岁,男∶女=38∶11,支架安装率94%(45/49),其中37例于6小时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后血流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来自本科的ACS病例共64例,均经冠脉介入治疗,按血管成形术后造影血流速分为血流正常组和血流缓慢组,分析两组相关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及患病年限、性别、术前CRP、术后LVEF、术后死亡情况及术后TIMI血流分级。结果 两组比较:高血压病人所占比例相近(P>0.05),平均高血压年限血流缓慢组显著长于正常组(P<0.05);糖尿病比例及年限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01):年龄两组间无差别,性别在血流缓慢组男性比例更大(P<0.05);术前CRP缓血流组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TIMI血流分级在缓血流组较正常组低(P<0.05)。术后LVEF缓血流组较正常组差(P<0.05)。结论 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血流速的因素有高血压病年限,糖尿病及年限,男性,术前CRP水平,年龄对术后血流无明显影响,缓血流对术后心脏收缩功能有明显影响,TIMI血流分级与血流速度有同样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具有两支以上经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经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无效,又不具备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条件的冠心病患者,我们给予静脉注射地尔硫卓艹注射液治疗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5-06~2006-06入住我院心内科的68例入选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4.21±9.5)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支病变36例,三支病变27例,左主干病变5例。1.2入选条件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标准。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