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粒酶亚单位与肝细胞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是肿瘤的特异性标志之一,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是诊断肿瘤的有用方法。随着端粒酶亚单位的相继克隆成功,人端粒酶RNA成分(hTR)、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及端粒酶相关蛋白(hTEP)等亚单位基因表达的改变及调控是诊断及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癌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与c-myc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C—myc蛋白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TERT与c—myc蛋白表达,并用TRAP—ELISA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HCC组织中hTERT与C—my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6.5%(45/52)和78.8%(41/52),它们与相应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0.8%(42/52),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5.4%,8/52);HCC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hTERT及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r=0.761,P〈0.001;r=0.654,P〈0.001;r=0.486,P〈0.001)。结论HCC癌组织中hTERT与C—myc蛋白过度表达,两者相互作用而共同参与肝癌端粒酶活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我们模拟在肝癌患者体内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环境下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 )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及其对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启动子的调节作用 ,从而阐述人体环境影响EGCG抗肿瘤的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EGCG(Sigma公司 ) ,以RP MI基础培养基稀释为 160 0mg/L的原液 ;PCR ELISAkit(Roche公司 ) ;rhT NF α(PeproTechEC公司 ) ;质粒DNA :hTERT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TERTluc(80 0 ) ,含有 80 0hTERT启动子序列 ,连接萤虫素酶报告基因 (fireflyluciferase)由武汉大学…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建立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建立气腹、提供有利的操作空间,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前提。但是对于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肥胖等患者而言,建立气腹容易失败。我们对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开展的378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第一孔穿刺建立气腹失败的126例患者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2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男55例,女71例,年龄34~76岁,平均59.6岁。其中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者51例,有下腹部手术史者27例,肥胖患者39例,消瘦患者9例。气腹建立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气腹针(Veress)刺入腹腔粘连形成的分隔中;气腹针刺入肝圆韧带中;气腹针刺入大网膜或肠系膜;气腹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表达情况与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TERT蛋白表达,并用TRAP-ELISA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HCC癌组织中hTERT蛋白与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5%(45/52)和80.8%(42/52),它们与相应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癌组织中hTERT蛋白阳性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高度正相关(r=0.761,P〈0.001)。hTERT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乙肝、肝硬化、肝功能、肿瘤包膜、病理分级及分期等临床指标无关,而与HCC肿瘤大小有关(P〈0.05)。结论 HCC癌组织中hTERT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参与肝癌端粒酶活性的调控,而在H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TERT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均可作为HCC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用肝癌细胞时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及cmyc基因表达的改变,以探讨EGCG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机制。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免疫酶联吸附试验(PCR-ELISA)测定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癌细胞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c-mycmRNA表达。结果在一定时间、一定剂量范围内,EGCG能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端粒酶活性逐渐下调;尤其当EGCG浓度超过50mg/L或作用时间超过36h时,端粒酶活性下调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用统计学意义(P<0.01);EGCG能抑制肝癌细胞hTRETmRNA的表达,其下降趋势与端粒酶活性下降趋势基本一致,且下调幅度较端粒酶活性下降更明显,两者呈正相关(r=0.931,P<0.01);而EGCG对肝癌细胞cmycmRNA表达的抑制率比hTRETmRNA表达的抑制率更高,并且c-mycmRNA表达先受到抑制,与hTRETmRNA表达的抑制相关明显(r=0.907,P<0.01)。结论EGCG对c-myc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hTERTmRNA的抑制并进一步下调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穿孔是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十二指肠穿孔多发生于腹膜后,不仅诊断困难、易漏诊,且处理困难。我院曾收治1例罕见的EST胆管取石并发无肠穿孔的气胸及广泛皮下气肿病例,现报告、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发现血糖升高6年,恶心、呕吐2d入住内分泌科。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肝癌小鼠模型射频治疗后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及癌组织CD54的表达情况,探讨肝癌射频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Balb's小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射频治疗组(R组),每组30只。成功制作小鼠肝细胞癌模型后,R组给予射频治疗,并于其后0h、2h、2周、3周、4周处死并眼球取血法取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TNF-α和IL-2光密度值(OD),同时切除肿瘤进行免疫组化CD54表达分析。结果 R组肿瘤明显缩小,其TNF-α和IL-2浓度呈递增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射频处理后的R组肝癌细胞CD54呈过度表达现象,并与各时间段TNF-α、IL-2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520,P〈0.01;r=0.501,P〈0.01)。结论 肝癌射频治疗诱使TNF-α、IL-2浓度增高,并上调细胞间粘附分子CD54的表达,从而诱导肿瘤免疫应答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旁腺的辨别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内镜甲状腺手术中辨别和保护甲状旁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7月160例行颈前小切口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瘤5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行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90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6例,甲状腺全切术20例,甲状腺全切术+中央组淋巴结清扫4例,术中均对甲状旁腺进行精确辨认及有效保护。结果 16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例(2.5%),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论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在术中可通过内镜放大作用对甲状旁腺进行精确辨认,并在内镜视野下完成对甲状旁腺血供的精细解剖和分离,有效的保护了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明显降低了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