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目的 追踪观察HIV-1新发感染者体内CRF07_BC重组毒株膜蛋白基因的变异性.方法 从HIV-1感染者血浆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获得HIV-1 gp120全长及C2-C5区段基因.纯化后装入T载体,转化至Top10大肠埃希菌内增殖,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阳性克隆,运用PCR方法进行鉴定,最后对所获得的目的克隆测序.结果从两个感染者血浆样品中获得感染后半年到2年半间多个时间点的gp120基因克隆共135个及gp120基因C2-C5区段克隆15个,分析显示这些克隆均为HIV-1 CRF07_BC亚型.随感染时间的延长,HIV-1 env基因的离散率与多样性均有增加的趋势.env基因同义突变与非同义突变比较结果显示,C1、C3与V4区段非同义突变比率比gp120基因的其他区域都高.基因多态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内不同毒株基因在不同区段的变异是不同的,基因多样性介于0与0.066±0.028之间.结论 随着患者感染时间的推移,HIV-1膜蛋白基因的变异逐渐增大.C1、C3和V4区的高突变率提示,该基因区可能是HIV-1病毒生存与宿主免疫压力相互作用的主要位点.  相似文献   
2.
将克隆到的中国狂犬病毒疫苗株(5aG)的糖蛋白基因重组到痘苗病毒TK区,并在痘苗病毒P11启动子的控制下,构建了狂犬-痘苗重组病毒(VVaG)。经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免疫印染证明,重组病毒VVaG能良好地表达狂犬病毒糖蛋白,其分子量约为6600。用VVaG免疫小鼠,7d便可诱生较高的狂犬病毒中和抗体,21d达4169,并能100%保护狂犬病毒本毒株和国际标准攻击毒(CVS)的致死量攻击。  相似文献   
3.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培养技术是 19世纪末由胚胎学技术衍生而来。近一个世纪 ,从能维持组织存活到生长出新细胞 ,从少数组织到各种组织细胞的培养 ,从精细的实验室培养技术到大规模的生产工艺 ,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生物制品制备以及基因工程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随着生物制品需求的不断增加 ,动物细胞的培养技术已向着大型化、自动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有关的微载体、氧供应及无血清培养等问题作一文献回顾。微载体传统的贴壁依赖性细胞的培养是通过静止或转瓶等培养来获得 ,操作繁复 ,且耗费空间及人力。 196 7年 ,v…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简单的从感染羊脑中提纯狂犬病毒固定毒的方法。可降低非病毒蛋白65~85%,从而除去了神经变应原活性,而无损病毒滴度。由动物脑组织制备的狂犬病疫苗接种人体后,经常引起局部变态反应、接种后休克、  相似文献   
5.
灭活流感疫苗是美国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疫苗,年销售量约1500~2000万人份。流感疫苗亦是最不理想的生物制品之一,即令组成恰当,保护率亦仅68~70%。该疫苗必须经常与病毒抗原变异相匹配,当发生抗原突  相似文献   
6.
美国在广泛使用脊髓灰质炎活和灭活疫苗后,该病发病率显著下降。1952年报告麻痹病例20,000例以上,而现今每年平均在20例以下。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实际上在美国没有传播。1976~1977年在美国小于5岁的儿童约有1/3没有接种全程的三价口服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用5-氟尿嘧啶从狂犬病病毒CVS株诱导选育出278株突变株和用克隆法分离出56株自然突变株,然后用能中和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选出抵抗该McAb中和的突变株。这些突变株中有  相似文献   
8.
中国彝族人群HLA-A基因的DNA分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HLA具有高度多态性 ,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群在HLA基因型别和频率分布上存在很大差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分析不同民族人群HLA基因的多态性可为疾病相关联研究、移植免疫及群体遗传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作者利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PCR SSPDNA分型方法对中国彝族人群HLA A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 ,以便为以后的免疫学研究提供背景资料。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样本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随机选取三代均为彝族且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个体 10 2例。1.2 模板DNA的制备 取研究对象静脉血 2 0 0 μL用QIAampDNABloodMin…  相似文献   
9.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中国狂犬疫苗株(5aG株)病毒感染细胞中扩增得到该株病毒糖蛋白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架全长1575bp,编码505个氨基酸的成熟糖蛋白及N-端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该基因与其他株系相应基因比较,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8%~9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90%,其中膜外区同源性高于膜内区及跨膜区同源性。糖蛋白中重要功能区段嗜乙酰胆碱受体区段、抗原位点3等在个株系间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狂犬病病毒(RV)不同毒株复制的交叉抑制效果。方法采用体外转录和RNA酶Ⅲ消化长片段双链RNA的方法制备8条以RV的PV株核蛋白(N)基因为靶基因的21nt siRNA,用以转染已经感染了不同滴度PV、CTN或CVS株RV的BSR细胞,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转染的siRNA对已感染BSR细胞的不同毒株RV复制的抑制效果,并分析这种抑制效果与靶基因序列的相关性。结果不同21nt siRNA均对PV株的复制产生了较强的抑制作用:对CTN株和CVS株的交叉抑制作用观察结果表明,21nt siRNA与靶基因在碱基错配高达5个的情况下仍对病毒复制保持抑制效应。然而,siRNA与靶基因碱基错配的位置与抑制作用的丧失高度相关。3’端第2个碱基的错配将使抑制作用表失,随后的碱基错配对抑制作用的影响依次降低;中部碱基错配影响较小;而5’端碱基错配对抑制作用几乎没有影响。结论siRNA对靶基因的抑制作用的丧失与其同靶基因序列碱基错配的位置相关,3’端碱基错配可降低其抑制作用的特异性,产生偏靶效应的范围和概率可能增大,这为设计独特的siRNA序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