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短期不规则用药对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136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住院患,根据病史分为服药组即Hp检查前一周内接受过铅剂、抑酸剂治疗的患,共四例。对照组即Hp检查前未接受过药物治疗的患考,共37例。Hp检查方法包括①血清学方法;②快速尿素酶试验(RUT);③组织学方法;④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结果:服药组RUT,组织学,13C—UBT方法Hp检出率分别为9.0%,21.2%,27.3%,均显低于对照组相应Hp检出率37.8%、40.5%、48.6%(P<0.01,P<0.05,P<0.05)。两组血清学方法Hp IgG、IgM阳性率各为48.5%,51.5%和54.1%,54.1%(P>0.05)。单独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组RUT,组织学方法Hp检出率4.0%,16.0%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方法Hp检出率(P<0.01,P<0.05)。单独服用枸橼酸铋钾、H2受体拮抗剂患中各方法Hp检出率与对照组检出率无显性差异(P>0.05)。单独服用枸橼酸铋钾、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三组Hp感染率14.3%、15.0%、16.0%均显低于对照组Hp感染率46.0%(P<0.05)。结论:Hp检查前短期使用铋剂、抑酸剂可导致Hp检出率下降,短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显降低RUT、组织学方法Hp检出率;各方法中快速尿素酶试验检出率最低。血清学方法检测Hp抗体不受药物影响。  相似文献   
2.
胃黏膜脱垂与慢性胃炎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胃黏膜脱垂(prolapseofgastricmucosa ,GMP)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选取二组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①慢性胃炎组,均符合1996年悉尼慢性胃炎诊断标准,并除外胃、十二指肠溃疡性疾病及十二指肠球部变形者。共10 3例,男5 7例,女46例。年龄2 2~74岁,平均年龄48 9岁。②对照组同期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未发现胃、十二指肠存在活动性炎症、溃疡等病变表现,亦为10 3名,男60名,女43名。年龄2 0~76岁,平均年龄47 3岁。结果①共69例( 3 3 .5 % )存在GMP ,其中慢性胃炎患者及对照组中分别为43例( 4 1.7% )及2 6例( 2 5 .2 % ) ,慢性胃炎组中GMP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5 )。②GMP在各年龄组,男女间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③GMP患者中Helicobecterpylori检测阳性率( 10 7% )显著低于GMP阴性患者H .pylori检出率( 2 6.2 % ) (P <0 .0 5 )。④43例伴GMP的慢性胃炎中胃窦条状红斑( 3 0 .2 % )、食管炎( 16.3 % )均高于60例不伴GMP中相应比例( 10 .0 % ,P <0 .0 1;3 .3 % ,P <0 .1)。结论GMP与慢性胃炎相关,胃窦条状红斑为特征性表现,GMP患者易合并食管炎;GMP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GMP患者H .pylori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结肠息肉漏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结肠息肉的漏诊情况,包括漏诊率、漏诊息肉大小、分型、部位和病理状况。方法回顾3年间在120d内接受多次结肠镜检查的结肠息肉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前2次肠镜检查的息肉数,漏诊息肉数,计算漏诊率。结果符合要求的患者共143例,男92例,女51例,年龄23~82岁;漏诊息肉数共126枚,漏诊率22.5%;在漏诊的息肉中,〈5mm、5~9mm和≥10mm息肉分别占80.2%、18.3%和1.6%,各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山田Ⅰ、Ⅱ、Ⅲ和Ⅳ型息肉分别占87.3%、8.7%、3.2%和0.8%,各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肝曲、升结肠和盲肠分别占11.1%、27.0%、12.7%、19.1%、10.3%、15.1%和4.8%,各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诊的晚期腺瘤在漏诊的腺瘤性息肉中占14.8%;漏诊息肉数与基础息肉数间相关分析显示有显著的相关性(r=0.674,P〈0.01)。结论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结肠息肉有较高的漏诊率,各段结肠间漏诊率不同,且漏诊息肉绝大多数为〈5mm的Ⅰ型息肉。患者罹患息肉越多,漏诊越多。  相似文献   
4.
肝小静脉闭塞病2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临床资料 1.患者1,男,49岁。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 饮食减少,尿量减少。当地医院诊断“肝硬化”,经多次放腹水 及补充白蛋白,利尿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1个月内体重增 加3kg。于2004年8月20日收住我科。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 度黄染、无出血点,无水肿,可见肝掌,未见蜘蛛痣。心肺体 检未见异常。腹部膨隆,未见脐周和侧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无  相似文献   
5.
蒽醌类泻药与大肠黑变病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便秘是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很复杂,临床大多给予泻药对症处理,最常用的泻药即为葸醌类泻药,主要包括大黄类、芦荟、番泻叶等。长期服用葸醌类泻药的患者可导致大肠黑变病或称大肠假黑皮病,即大肠黏膜表面有褐色素沉着,镜下表现为黏膜下层巨噬细胞胞质中含褐色质颗粒。近年一些文献报道大肠黑变病是大肠癌的一种危险因素,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对大肠黑变病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溃疡性结肠炎环境因素致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某些环境因素对溃疡性结肠炎 (UC)的致病作用。方法 回顾性统计近10年UC住院患者病历。设计表格 ,对 9个项目由专人进行电话调查。非UC对照组亦填写此表格。UC患者组共 10 1例 ,初发平均年龄 ( 3 9.3 5± 14 .94)岁 ,男性 5 6例 ,女性 45例。非UC对照组共 97名 ,平均年龄 ( 3 8.74± 14 .46)岁 ,男性 5 2名 ,女性 45名。UC多因素致病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UC组中无母乳喂养史比例 2 6/10 1( 2 5 .7%) ,不吸烟者 (含戒烟者 )比例 90 /10 1( 89.1%) ,服用避孕药比例 16/10 1( 15 .8%)均显著高于非UC对照组比例 (P <0 .0 1)。采用后退剔除程序方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最后进入模型的 3个变量为哺乳史 (OR :0 .2 76,95 %CI:0 .185~ 0 .411) ,吸烟史 (OR :4.5 48,95 %CI:1.895~ 10 .915 ) ,服用避孕药史 (OR :4.2 73 ,95 %CI:1.0 2 6~ 17.798)。 5 7例患者多次复发 ,初发及复发诱因均主要为饮食不当、劳累、精神紧张等。 3例女性患者在产后 2个月内发病。结论 无或缺乏母乳喂养、非吸烟或戒烟及服用避孕药为UC的危险因素 ;饮食不当、劳累、精神紧张甚至妊娠可能为UC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胃黏膜脱垂的内镜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胃黏膜脱垂的胃镜检查表现。方法:根据图象资料总结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本院胃镜诊断胃黏膜脱垂病例79例。结果:(1)胃黏膜脱垂在10~80岁各年龄段均可见到。(2)表现为1条黏膜脱垂者50例,占63%;2条黏膜脱垂者22例,占27%;3条黏膜脱垂者7例,占8%。(3)脱垂黏膜主要位于胃小弯侧,有70例(88.6%)。(4)6例患者在2周至1年时间内复查胃镜,脱垂黏膜仍存在且位置相同。(5)脱垂黏膜表面有炎症性改变共有30例(38.0%),伴随胃黏膜炎症、溃疡病变共45例(56.9%),表现为胃窦部条状黏膜充血18例。伴有胃黏液池颜色发黄绿色7人。合并食管下段炎症病变4例(5.1%)。(6)79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11%。结论:胃黏膜脱垂在各年龄阶段均可见到,大多数表现为1条,主要位于小弯侧,可持续存在,易合并胃慢性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慢性腹内高压对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确诊腹腔恶性肿瘤伴大量腹水的慢性腹内高压患者共30例,包括结肠癌12例,胰腺癌7例,胃癌11例.另选取同期住院腹腔恶性肿瘤但不伴腹水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结肠癌15例,胰腺癌8例,胃癌7例.统计两组患者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症状及肝功能、肾功能、一般体力状况KPS评分.结果 慢性腹内高压组有气喘、胸闷等呼吸道症状者为9例(30%),腹部胀满感15例(50%),心悸、低血压10例(33%),肝功能异常16例(53%),肾功能异常14例(47%),KPS评分低于40者22例(73%),以上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16%、10%、20%、3%、23%)(P<0.05).结论 慢性腹内高压可导敛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不全,并对患者一般状况造成显著影响.慢性腹内高压亦可出现腹腔间隔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咽异感症与消化道疾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咽异感症是指患者咽部有刺、异物、球、草梗、毛发和痉挛等异物感。中医称之为“梅核气”。过去多认为与精神因素有关 ,故又称为“癔球症”。近年来 ,临床工作者对咽异感症患者进行了多方面研究 ,发现咽异感症并非单纯精神障碍而与许多疾病有关 ,尤其与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1 咽异感症的发病原因及机制祖国医学认为梅核气是由于七情郁结 ,痰滞气阻喉中或伴有肝胃不和所致。Cook等 (1 989)对 7例咽异感症患者及对照组进行人格特征测验 ,发现咽异感症组患者具有明显内向性、焦虑性、神经质及抑郁等性格特征。 Wilson等〔1〕向 1 0 4例咽异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