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行PCI的123例患者,分为非CABG组和CABG组。收集病历资料,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通过SAQ量表和SF-12量表比较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 结果 CABG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低于非CABG组(P<0.01)。影像学中CABG组患者的左主干(LM)合并两支或三支冠脉病变的比例高于非CABG组,而非LM单支或两支冠脉病变比例低于非CABG组(P<0.05,P<0.01)。随访时间为PCI术后(47±3)月,CABG组患者的全因病死率高于非CABG组,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再次血运重建率中,非CABG组高于CABG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ABG组患者的SAQ量表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的评分高于非CABG组[(68±7)vs(59±2)分],心绞痛稳定程度的评分高于非CABG组[(70±9) vs (46±6)分],心绞痛发作频率的评分也高于非CABG组[(88±8) vs (8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CABG组患者的SF-12量表中生理得分高于非CABG组[(46±5)vs (39±4)分,P<0.05],但两组的心理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成功PCI使既往CABG的CTO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支链氨基酸是人体营养必需氨基酸。它们不仅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而且作为调节糖脂代谢、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信号分子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除了合成代谢外,分解代谢在支链氨基酸代谢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支链氨基酸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然而其代谢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本文现将支链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及各器官的分解代谢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PCSK9抑制剂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的降脂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20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治疗的超高危ASCVD患者138例,划分为术后单纯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的他汀对照组(n=100)和他汀联合PCSK9降脂治疗的PCSK9抑制剂组(n=38)。用药3月后复查血脂水平,观察血脂降幅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等多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他汀对照组比较,PCSK9抑制剂组的男性比例低,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率低,多次PCI史率低(P<0.01),多血管床病变率低,术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率低(P<0.05)。接受降脂治疗后与他汀对照组比较,PCSK9抑制剂组LDL-C明显降低,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4 mmol/L)组和LDL-C平均降幅降低程度的统计学差异为(P<0.01),LDL-C(<1.8 mmol/L)组降低的统计学差异为(P<0.05)。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肝肾功损害及血糖升高,PCSK9抑制剂组患者未观察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 PCSK9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超高危ASCVD患者的LDL-C水平,显著提高其LDL-C达标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两种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抑制剂(PCSK9i)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的降脂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连续收集2019年2月~2021年7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接受PCSK9i治疗的ASCVD患者148例,依据其用药种类不同,将其分为依洛尤单抗组(n=103)和阿利西尤单抗组(n=45)。基本治疗方案是以他汀为基础联合PCSK9i的降脂方案,有20例患者予以PCSK9i单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BMI、血压、心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学历、住院时间、既往病史及术后用药情况),并且用药2(中位数)月后复查血脂水平,观察患者血脂降幅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相较于阿利西尤单抗组,依洛尤单抗组患者舒张压(P<0.05)和谷草转氨酶(P<0.01)水平更低,且LVEF(P<0.05)水平较低,术后服用阿司匹林(P<0.05)和ACEI/ARB(P<0.05)的比例更高。用药后两组患者TC和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依洛尤单抗组患者HDL-C水平升高较为显著(P<0.05)。同时,治疗后阿利西尤单抗组较依洛尤单抗组的LDL-C水平更低(P<0.01)。依洛尤单抗组和阿利西尤单抗组患者LDL-C<1.4 mmol/L的达标率分别为65.3% vs. 84.2%;LDL-C<1.8 mmol/L的达标率为80.0% vs. 94.1%。在术后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种药物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酸、肌酐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两组药物均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且二者的安全性均较为良好但在降脂达标率方面阿利西尤单抗略优于依洛尤单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能否改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冠心病患者症状。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8年4月~2021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的CTO患者,并将其分为3组:LVEF≥50%组、50%>LVEF>35%组和LVEF≤35%组。收集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分别采用Rose呼吸困难量表(Rose dyspnea scale, RDS)和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AQ)评估患者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症状,收集手术资料,分别于1月和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共成功纳入1 076例接受PCI的CTO患者,LVEF≤35%的患者有114例(10.6%),其既往心肌梗死病史较多,NYHA心功能Ⅲ/Ⅳ级、多支血管病变和多支CTO病变的比例较高(P<0.01)。术后1月和1年随访时,CTO合并LVEF≤35%的患者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其改善程度与其他两组相似。结论 成功PC...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中国高龄非血运重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2年5月~2020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未行介入治疗的中国高龄(≥75岁)ACS患者106例,根据抗血小板药物分为氯吡格雷组(n=65)和替格瑞洛组(n=41),随访12个月,有效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是由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血运重建组成。安全性终点为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 标准规定的出血事件。 结果 两组之间绝大部分基本资料、既往病史以及实验室数据等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而氯吡格雷组患者患慢性肾病者较多(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4.9% vs. 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7.3% vs. 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氯吡格雷相比,使用替格瑞洛可降低未行介入治疗的高龄ACS患者的MACE发生率, 但未明显增加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实现部分血运重建(IR)后短期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4月—2019年11月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590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CAG)表现分为单支病变(SVD)组(n=138)和MVD组(n=452)。术前48 h应用SF-12量表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且记录患者院内的基线数据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心率、主要诊断、既往病史、实验室数据及术后用药情况;术后1个月采用SF-12量表和SAQ进行电话随访问卷调查。通过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量表得分来评价PCI对MVD患者部分血运重建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与SVD组相比,MVD组患者年龄更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率更高且患者有糖尿病史和脑血管病史的比例更高;空腹血糖、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更高,术中造影剂用量更多(P0.05);术后1个月,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相似(P0.05)、NYHA心功能分级都显著改善(P0.05),且两组患者PCI术后SF-12量表和SAQ的各个维度得分都较术前有显著升高,即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生活质量都出现了明显改善(P0.05)。结论成功PCI治疗对MVD患者实现IR后短期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陈焱  朱伯达  赵帅  李成祥  廉坤 《心脏杂志》2023,35(2):249-250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7岁。主诉:气短、气喘1月余,加重10 d。患者1月前劳累后出现气促、气短、口唇和指甲发绀,伴双下肢水肿、乏力、腹胀、纳差,无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遂就诊于富平县医院治疗,诊断为“肺心病”,给予吸入“信必可”后症状改善。10 d前无诱因气短、气喘加重,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坐位或半卧位可缓解,自觉在安静状态下亦有体力活动完全受限,遂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