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0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220篇
耳鼻咽喉   72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119篇
基础医学   275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810篇
内科学   477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144篇
特种医学   2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690篇
综合类   2027篇
预防医学   761篇
眼科学   149篇
药学   786篇
  15篇
中国医学   912篇
肿瘤学   20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据2010年我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统计: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99万,每年发病100万,死亡5.4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结核病这一古老疾病的研究与时俱进,目前不能再把结核病局限为单一病种对待,对结核病相关疾病的研究也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高糖饮食对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无眼疾的雄性C57BL/6J小鼠78只,随机分为高糖饮食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36只,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高糖饮食组给予含体积分数10%果糖溶液,每2 d测量两组小鼠体质量及血糖,10 d后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造模后24 h、36 h、48 h、72 h、96 h、120 h、168 h裂隙灯显微镜下对角膜进行临床评分并拍照。处死小鼠后,取角膜组织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测定角膜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小鼠角膜内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造模后 0~14 d,两组小鼠体质量与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24 h、36 h、48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临床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穿孔率79.5%,高于模型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造模后各时间点,高糖饮食组中性粒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造模后72 h、96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高糖饮食组炎症反应更重,角膜组织破坏更早且更为严重。造模后24 h、48 h高糖饮食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高糖饮食加重了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的严重程度,增强了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趋化,促进了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 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 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患者中选取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由临床医师结合经验给予感染控制,观察组通过微生物检验进行感染控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是9.1%、93.2%,与对照组患者的25.0%、68.1%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心脏病术后综合征的辨证思路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6年1月间心血管病手术后各系统出现合并症的患者150例,按常规西药治疗后症状不缓解、疗效不佳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分型施治。评价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转归。结果43例术后发热患者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2%;68例术后消化功能紊乱患者显效27例,有效3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5%;16例咳嗽、咳痰患者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47%;11例心悸患者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1.82%;10例失眠患者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0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对心脏病术后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输血是临床护理中较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在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中起着重要作用。输血工作维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成分输血是通过血细胞分类和将血液中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加工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各种血液制品,然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有针对性输入,以达到治疗目的。成分输血具有针对性强、效果好、副作用少、节约血液、一血多用、减轻病人负担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输血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03年以来,我院已进行成分输血800余次,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少见部位异位妊娠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位妊娠好发部位为输卵管,约占95%,其次为卵巢,其他部位少见。现报道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输卵管、卵巢以外的2例异位妊娠,为直肠前壁妊娠和大网膜妊娠,术前无法确诊,均于术中确诊。例1,患者,26岁,G1P1,因停经50天,下腹痛伴肛门坠胀6h入院。入院查体:Bp:80/50mmHg,贫血貌,下腹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移动性浊音( )。妇科检查,宫颈举痛阳性,阴道后穹窿饱满,有触痛,子宫前位,有漂浮感,压痛阳性,双附件区未触及包块,压痛阳性。尿妊娠试验阳性,阴道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10m l。临床诊断为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失血性贫血。即行剖腹探…  相似文献   
9.
<正> 次氯酸盐溶液具有良好杀菌作用,很久以来即用于外科创伤消毒。为了解常用外科次氯酸盐抗菌制剂的稳定性,在实验室内测定了优苏(漂白粉与硼酸的复方抗菌剂)、达金氏液(次氯酸钠与硼酸的复方抗菌剂)  相似文献   
10.
小针刀疗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小针刀疗法是在传统针砭之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针对一些疾病(主要是疼痛性疾病)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疗法。该法不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还具有操作简便易学、创伤小、痛苦轻、安全经济等优点。所以,问世以来很快就为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为了提高该疗法临床应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