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CD62P和CD63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糖尿病联合会的新分类法认为2型糖尿病(T2DM)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笔者应用流式细胞仪及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T2DM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及尿中微量球蛋白(β2M)的表达,探讨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CD62P)和血小板溶酶体α-颗粒膜蛋白(CD63)对早期诊断T2DM肾损害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41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前72、2h、术后30min及24、72h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62P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1b平均荧光强度(MFI)和CD62P阳性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TCA术后24hCD11b荧光强度和CD62P阳性细胞百分比较术前72、2h明显升高。血小板CD62P与中性粒细胞CD11b呈正相关(r=0.253)。认为PTCA术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1b及血小板CD62P表达上调,且可作为反映PTCA后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芪蓝颗粒对大鼠舌黏膜癌变模型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并探讨其阻癌抑癌的免疫学机制。方法: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五组(A、B、C、D、E组),A、B、C、D组以4NQO饮水喂养诱导大鼠舌黏膜癌变,A组不作干预,作为阳性对照;B、C、D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芪蓝颗粒干预癌变过程,9、18、27、36周取舌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取新鲜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样本全血中CD3^+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百分比,CD4/CD8比值及NK细胞。E组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多元方差分析表明,各组及各病理分级的CD3^+细胞、CD4^+T细胞百分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芪蓝颗粒干预组的CD3^+、CD4^+水平介于正常组与癌变模型组之间,统计表明:E组〉C组〉A组(P〈0.05)。结论:芪蓝颗粒有阻癌抑癌作用,能降低致癌剂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稳定CD3细胞水平,主要是通过稳定CD4^+辅助性T细胞的水平,增强机体的防癌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及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62P、CD63和β2-m水平。研究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检测肝癌组织、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癌旁组织的MRP1(多药耐药基因1相关糖蛋白)表达水平在评估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复发或转移及生存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26例初诊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RP1表达水平,术后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了解其复发或转移及生存情况,分析三者MRP1的表达与复发或转移及生存期生存率间的关系.结果 初次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MRP1阳性率分别是肝癌组织61.5%,其次是外周血淋巴细胞53.8%、癌旁组织50.0%,但三者间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癌组织的MRP1阴性组和阳性组二者复发或转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的MRP1阴性组和阳性组间复发或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RP1阴性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均明显长于MRP1阳性表达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阳性组.结论 检测癌旁组织MRP1对于评估肿瘤转移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RP1表达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肝癌术后生存期、生存率;外周血淋巴细胞MRP1表达的检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的DNA倍型分析在评估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风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25例肝细胞癌组织进行DNA倍型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7例异倍体肝细胞癌中12例有癌拴和域浸润,2例肝内转移;2例DNA二倍体、S期细胞比值(SPF)>19.6%的肝细胞癌组织病理检查1例有癌拴,另1例有包膜浸润;转移浸润率达84.2%(16/19)。6例DNA二倍体、SPlF<19.6%的肝细胞癌组织均末发现癌拴和转移,仅2例有包膜浸润,浸润率为33.3%(2/6)。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5.855,P<0.05)。结论 DNA倍型分析可用于评估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风险,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癌细胞DNA倍体类型对肝癌复发及病人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原发性肝癌细胞DNA含量,分析其DNA倍体类型,术后随访(9个月~32个月),调查病人复发或转移情况并计算生存期。结果28例原发性肝癌中16例(57.1%)为异倍体癌细胞、11例(39.3%)为二倍体癌细胞、1例(3.6%)为S期比值(SPF)>19.6%、G2期比值<15.0%的肝癌细胞。16例异倍体肝癌病人中,62.5%(10/16)的病人达不到10个月内无瘤生存(复发),中位无瘤期为4.3个月;1例病人DNA指数(DI值)为1.0、SPF>19.6%、G2期比值<15.0%的肝癌,术后7天即死亡;11例二倍体肝癌的复发率达9.1%(1/11),中位无瘤期为16.6个月,两者差异显著(x2=9.68,P<0.01);16例异倍体肝癌病人的1年生存率为25.0%(4/16),2年生存率为6.3%(1/16),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11例二倍体肝癌病人的1年生存率达90.9%(10/11),2年生存率达63.6%(7/11),中位生存期为19.4个月,两者差异显著(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比较,x2=18.766,P<0.01;x2=10.29,P<0.01)。结论二倍体肝癌较异倍体肝癌的复发率低,无瘤生存期长,1年和2年生存率高,预后较好。可用肝癌细胞的DNA倍体类型评估肝癌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过敏性紫癜(HSP)的患儿43例为疾病组,选取健康体检儿童6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疾病组治疗前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 、CD3+ CD4+、CD3+ CD8+、CD3+ CD4+/CD3+ CD8+ 、CD3-CD(56+ 16)+、CD3-CD19+和IgG、IgA等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治疗前外周血CD3+、CD3+ CD4+、CD3+ CD4+/CD3+ CD8+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而CD3+ CD8+、CD3-CD(56+ 16)+、CD3-CD19+和IgG、IgA水平则明显升高,IgM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外周血CD3+、CD3+ CD4+水平回升,而CD3+ CD8+水平回落,CD3+ CD4 +/CD3+ CD8+比值也随之升高;CD3+ CD4+、CD3+ CD8+、CD3+ CD4 +/CD3+ CD8+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3-CD(56+16)+及CD3-CD1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显示:IgG和IgA在疾病治疗前后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gG和IgA水平明显下降至正常;而IgM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 CD4+、CD3+ CD8+、CD3+ CD4 +/CD3+ CD8+及血清IgG和IgA可作为HSP患儿疾病活动性的实验指标应用于临床,对观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临床监测CD3+ CD4+ 、CD3+ CD8+、CD3+ CD4 +/CD3+ CD8+的变化,对临床症状缓解但机体免疫功能还未完全恢复正常的HSP患儿的后续治疗和随访观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正常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妇女血小板活化状态、血小板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妊高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预测及诊治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2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71例正常妊娠妇女(妊娠早期组24例、妊娠中期组23例、妊娠晚期组24例)和22例正常体检妇女(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流式细胞仪、血细胞分析仪、血凝仪观察各组血小板上CD62P、CD63的表达及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含量。结果妊高征组CD62P含量明显上调,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和妊娠晚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1、P0.05);妊高征组CD63表达量也高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及妊娠晚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组CD62P表达量明显高于妊娠早期组及妊娠中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晚期组的PLT含量显著高于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期组的孕妇(分别P0.01、P0.05)。妊高征组PLT含量减少,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及妊娠晚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与CD62P呈负相关(r=-0.256,P0.05);PLT与CD63呈负相关(r=-0.336,P0.01)。CD62P与CD63呈正相关(r=0.303,P0.01)。CD62P、CD63、PLT、MPV、PCT、PDW、PT、Fbg指标在妊娠晚期组、妊高征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晚期组MPV、PDW、PT、Fbg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高征组CD62P、CD63、PDW、Fbg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PC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高征组CD62P与妊娠晚期组相比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PCT、PT、Fbg指标与妊娠晚期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D62P和CD63诊断妊高征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67.6%,假阳性率为32.4%,假阴性率为22.7%,阳性预测值为42.5%,阴性预测值为90.6%。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CD62P、CD63比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更能反映血栓形成倾向,对妊高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