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指标,评价IFN-!联合安珐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住院治疗的35例慢性乙肝患者,经肝穿证实病理纤维化程度均在S2以上,随机分组。治疗组22例,用IFN-!1MU,皮下注射,每日一次,12周后改隔日一次,同时口服安珐特,2粒/次,每日三次,总疗程36周。对照组13例,服用一般护肝药物,疗程36周。治疗后再行肝穿术并做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诊断。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组织纤维化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治疗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FN-!联合安珐特是抗肝纤维化的较好配伍治疗。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重型病毒性肝炎并不罕见,但由于小儿肝穿刺目前甚少进行,且所取组织标本太小,不易收集到足够的资料进行探讨。本文采用病理解剖材料,着重探讨肝脏以外的脏器病理变化,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3.
干扰灵、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22例组织学观察易俊卿,吴婉芬,徐道振,刀文彬,许永俊,罗幸儿在干扰灵及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慢丙肝)的观察过程中,我们对其中前后进行了两次肝组织活检的22例从组织病理学角度,运用了肝组织学活性指数记分法(HAI)...  相似文献   
4.
一、病例摘要: 男,39岁,工人。一月前上腹胀痛,恶心,低热,畏寒,烂便,疲乏,尿黄日渐加深。1980年11月入院,住院后无发热,皮肤巩膜中~深度黄染,胸前可见二粒蜘蛛痣,有“肝掌”征,心肺未发现异常,胸廓下可见静脉怒张,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肋缘下3厘米处可触及,剑突下4厘米,肝质中等,边缘清楚,无压痛,未扪及胆囊,脾于左肋下2厘米处可及,质软。肝功能检查,总胆红质33毫克%,A/G为0.97/1,麝浊试验8单位,脑絮试验 ,谷丙酶599单位,HBsAg阴性,转酞酶178单位,火箭电泳甲胎蛋白试验<50μg,硷性磷酸酶5.4单位。尿检查蛋白,红细胞 ,颗粒管型0~2,胆红质 ,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LN、Ⅳ C、PCⅢ水平与临床分型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 :对 2 0 0例慢性肝病患者 (其中 98例采用肝活检确诊 )分别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HA、LN、Ⅳ C、PCⅢ水平。结果 :血清HA、LN、Ⅳ C、PCⅢ水平在慢性肝炎中度和病理S3期时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PCⅢ水平在病理S2 期就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随着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血清HA、LN、Ⅳ C、PCⅢ水平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而且受肝脏炎症程度的影响。PCⅢ似是判断早期肝硬化的相对灵敏和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参照1993年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69例AIDS合并PCP患者,观察临床症状与体征,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血气分析,同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和经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结果 69例患者均属AIDS晚期.发热69例,占100.0%,咳嗽67例.占97.1%,呼吸困难64例,占92.8%,42例可闻及肺部哕音,占60.9%.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1×106~88×106/L,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10.7 kPa,1 kPa=7.5 mm Hg)52例,占75.4%,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61例,占88.4%.胸部影像学以双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与弥漫磨砂玻璃样改变最常见,各占46.4%与29.0%.2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35例经支气管镜肺活组织检查(TBB)找到肺孢子菌.全部患者均接受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治疗,重症患者中33例辅以糖皮质激素,27例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治愈、好转50例,死亡11例,自动出院8例.结论 当AIDS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低氧血症、LDH增高及CD4+T淋巴细胞<100×106/L时,结合胸部影像间质性肺炎或磨砂玻璃样改变,临床需考虑PCP;病原学诊断困难,但TBB肺孢子菌检出率高;治疗首选SMZ-TMP,重症病例辅以糖皮质激素和机械辅助通气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病毒B、C分型及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CHB患者376例,分别进行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进行分级分期诊断;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序列测定法对患者HBV基因B、C分型和血清HBV DNA载量进行检测。 结果 CHB患者病毒基因B、C分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有关,C型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均比B型重。在炎症程度分级中,C、B型患者G3~4分别为14例(58.33%)和6例(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P<0. 05);在纤维化程度分期中,C、B型患者S3~4分别为15例(62.50%)和7例(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P<0. 05)。CHB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无明显关系。结论 CHB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无明显关系,不能用来作为反映肝脏病理损害的指标,仅以其作为病情判断标准有其局限性。C型CHB患者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重于B型,基因B、C分型检测及肝穿刺病理检查的结合将有助于判断疾病轻重及预后,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联苯双酯滴丸对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与病理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178例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A、LN、Ⅳ-C、PCⅢ水平;肝活检取肝组织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血清HA、LN、Ⅳ-C、PCⅢ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组织结果显示炎症程度有显著改善,而纤维化程度无显著变化。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和病理组织无显著变化。结论联苯双酯滴丸治疗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可显著改善肝纤维化四项指标,而对病理组织中纤维化程度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γ和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组织学变化和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40例CHB患者分为IFN-γ治疗组、IFN-α治疗组和对照组,IFN-γ组应用1MUIFN-γ治疗9个月;IFN-α组应用干扰素α-2b,3 MU,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用护肝片等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总计分和血清透明质酸(HA)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肝纤维化计分在IFN-γ组和IFN-α组分别下降至(10.2±5.3)和(11.8±6.4),较治疗前(13.4±5.4)和(13.5±7.2)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血清HA水平分别下降到(165.2±98.4)ng/mL和(215.3±132.6)ng/m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01);治疗后两组比较,IFN-γ治疗组的纤维化计分和HA水平显著低于IFN-α治疗组(P<0.05和P<0.01).两组治疗后炎症总计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IFN-γ是治疗CHB肝纤维化的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与肝活检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2例慢性肝炎活检组织作HE染色及网状纤维嗜银染色,分别判断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同时检测患血清HA、LN,Ⅳ.C、PCⅢ含量。结果:血清HA、LN,Ⅳ.C、PCⅢ含量均与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LN、PCⅢ在肝纤维化早期即开始明显增高;HA从S2期开始升高,但升高的幅度较大;Ⅳ.C在S3期才开始明显升高。HA、LN,PCⅢ在炎症早期即有升高;Ⅳ.C在G1-G3级都不升高,G4级才有明显增高。结论:检测慢性肝炎患血清HA、LN,Ⅳ.C、PCⅢ含量可用于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LN、PCⅢ能较早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