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5年7月~2017年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共165例,依据术后早期超声检查结果双下肢有无血栓形成,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术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融合节段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使用抗凝药、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65例患者,术后并发下肢DVT者24例,发生率为14.5%。与非DVT组相比较,单因素χ~2检验显示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6.444,95%CI=2.116~19.628)、体重指数≥24kg/m~2(OR=4.463,95%CI=1.603~12.426)、术中输血(OR=3.484,95%CI=1.110~10.932)、术后卧床天数≥5d(OR=3.155,95%CI=1.027~9.695)是腰椎融合术后早期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kg/m2、术中输血、术后卧床天数≥5d的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早期易出现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不完全性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合并不完全性截瘫患者48例,均行脊髓减压、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均于手术后1~2周开始进行康复治疗。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A组采用PNF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B组采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及针灸治疗,两组均康复治疗6个月。根据中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分标准对康复治疗前后的感觉及运动进行评分,根据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表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感觉、运动评分及MBI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A组康复治疗后感觉、运动评分及MBI增加幅度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 PNF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不完全性截瘫有助于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椎融合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5年7月~2017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脊椎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共216例,依据术后超声检查结果双下肢有无血栓形成,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术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融合节段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使用抗凝药、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脊椎融合术后早期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16例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129例,术后并发下肢DVT 33例,占15.3%,其中有症状者3例,均为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占全部患者数的1.4%,非DVT组183例。单因素x~2检验显示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 kg/m~2、术中输血、术后卧床天数≥5 d是脊椎融合术后早期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 kg/m~2、术中输血、术后卧床天数≥5 d的患者脊椎融合术后早期更容易出现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通路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20年3月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经ACL腋下通路定位胫骨骨道(腋下组),另外22例采用经ACL与PCL残端间通路定位(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腋下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推移,两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屈伸ROM均显著增加(P<0.05),而VAS疼痛评分和后抽屉试验分级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腋下组VAS疼痛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后抽屉试验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腋下组胫骨骨道内口CT测量冠状位(a/b)比值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