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射频消融(RFA)治疗晚期肝癌中的应用.方法 114例晚期肝癌患者行RFA治疗,常规轴位扫描引导组(简称非MPR组)83例,MPR组31例.对两组调整进针方向的次数、穿刺角度和深度差、术前术后CT均值差、操作总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剂量·长度积(DLP)及瘤体毁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穿刺成功时MPR组进针次数较非MPR组少1.42次(P<0.001).两组穿刺角度和深度误差分别是0.33°和0.23 mm(P>0.05).术前术后两组CT均值差为0.36 Hu (P>0.05).MPR组较非MPR组操作时间平均缩短8 min(P=0.001).MPR组仅5例(16.1%)出现并发症,而非MPR组有33例(39.8%)出现并发症(P<0.05).RFA治疗成功后MPR组的平均DLP较非MPR组少131.75 mGy·cm(P<0.001).术后复查1、3个月的三期CT/MRI,两组患者的瘤体毁损情况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 MPR技术更清晰显示射频针与病变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减少了进针次数,缩短了操作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与辐射剂量,提高了手术效率,因此对RFA治疗肝癌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100千伏管电压结合低浓度对比剂的CT模拟定位图像质量及放疗靶区勾画准确率,探讨低碘、低辐射放疗CT模拟定位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且未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标准组(n=30)使用管电压120 k V及碘帕醇(370 mg I/ml)进行CT扫描;B组为双低组(n=30)使用管电压100 k V及碘克沙醇(320 mg I/ml)。对比剂使用剂量为1.2 ml/kg体重,注射流率3.0 ml/s,使用智能跟踪法进行估算循环时间及触发扫描。所有图像均传输到TPS工作站由两位高年资放疗医师独立进行大体肿瘤体积(GTV)勾画,计算两位医师所勾画的GTV差值,对照两组的GTV差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并对照两组患者的碘摄入量、对比噪声比(CNR)、有效辐射剂量(ED)及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60例NSCLC患者均能被准确勾画出放疗靶区,两组患者的GTV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动脉强化程度及CNR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ED及碘摄入量高于B组[(5.64±0.38)m Sv vs(3.49±0.49)m Sv,P<0.05;(28.51±3.52)g I vs(23.44±3.05)g I,P<0.05];A组患者的对比剂轻度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B组患者(23.33%vs 10.00%)。结论使用100千伏和碘克沙醇320进行放疗CT模拟定位可获得与120千伏、高浓度碘对比剂同样的放疗靶区勾画准确率,并能较大幅度降低碘摄入量及ED,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通过对放射治疗一体化固定板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应用于放射治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方法:观察从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间通过普通放射治疗的Ⅱ期颈部淋巴结肿瘤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名作为对照组,同样从这段时间内运用放射治疗一体化固定板进行放射治疗的Ⅱ期颈部淋巴结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20名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每周进行两次同一时间,同样治疗方案的放射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肿瘤局部控制率、慢性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两年生存率的数据统计。结果:对照组患者经两年治疗后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0%,放射性气管炎的发生率为70%,两年生存率为35%;观察组患者经两年治疗后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0%,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为85%,两年生存率为15%。结论:放射性治疗在安装了一体化固定板后。肿瘤局部控制率及两年生存率较之通过普通放射治疗的患者较高,而在放射性气管炎的发生率方面较普通放射治疗的患者较低。两组统计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