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笔者自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收治 5 4例急性酒精性胃粘膜出血 ,经治疗愈后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4例均为男性 ,年龄 17~ 5 0岁 ,无明显的胃病史 ,均为饮酒后发病 ,饮酒量为 5 0~ 30 0 g不等 ,多数在双休日或假期中急诊入院。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恶心呕吐 ,呕吐物含有血液或整口呕血 ,呕血量最多达 2 5 0 m L,31例有上腹部痛 ,4例上腹部剧痛 ,10例上腹部有烧灼感 ,5例上腹部饱胀 ,大便坠者 4例。其中 3例 2次酒后呕血。酒精中毒其它症状略。1.3 胃镜检查 :5 4例均在 4 8小时内做急诊胃镜检查 ,…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床边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技术抢救重症顽固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6例RHF病人,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62岁.接受CRR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率(RR)、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尿量、水肿、动脉血气、血液生物化学等变化,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应用CRRT治疗后病人HR、RR减慢,CVP下降,尿量增加,水肿明显减轻,BP平稳,动脉血气、血电解质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下降.23例病人心力衰竭得到纠正,总有效率88A6%,3例死亡(心脏骤停2例、心源性休克1例),未见CRRT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内科综合治疗无效的RHF,采用CRRT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极重型古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病势凶险,死亡率高。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与生命支持有关的加强治疗,二是与改善或逆转神经损害相关的免疫治疗。后者主要包括血浆置换(PE)、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和皮质激素治疗。现有的结论认为激素治疗无效,PE和IVIG治疗有肯定的疗效,都是GBS的一线治疗方法,二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机械通气的价值。方法将81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按常规进行内科治疗及相应的手术治疗 对照组38例先予鼻导管持续吸氧,出现呼衰时使用机械通气 观察组43例伤后或术后即刻实施机械通气 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及伤后半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 GOS显示,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重型脑外伤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能改善生存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同时开发网络计算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池州医院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及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构建血小板指数评分(PI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egplot包构建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校准曲线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采用ROC曲线分析该列线图模型对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决策曲线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有效性;使用DynNom包将列线图模型发布至网络中并开发网络计算器。结果 192...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3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死亡14例(死亡率60.9%)。结论多种危重病都有可能发生ARDS。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R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SaO2、PaO2)和PaO2/FiO2有利于ARDS的早期诊断;ARDS的治疗以机械通气为主,实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兼顾其他支持性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