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效能。方法 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NASH患者14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30例,使用FibroScan检测肝脏CAP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AP值诊断NASH的效能。结果 NASH组CAP值为(291.1±94.5)dB/m,显著高于健康人【(216.2±43.1)dB/m,P<0.001】;60例NAS积分4分者、39例5分者、27例6分者和16例7分者CAP值分别为(247.4±20.4)dB/m、(282.4±25.2)dB/m、(352.4±31.4)dB/m和(372.4±27.0)dB/m,P<0.001】;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P值诊断NASH的AUC为0.865(标准误0.025,P<0.001,95%CI=0.815~0.915),诊断NASH的截断点为293.7 dB/m,其敏感度为0.831,特异度为0.885。结论 使用FibroScan检测肝脏CAP能无创性定量评价NASH病变程度,对临床早期筛查NASH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前S1蛋白与乙肝病毒DNA和e抗原对乙肝病毒复制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衣壳蛋白包括S蛋白与前S蛋白,后者又分为前S1蛋白(Pre-S1)和前S2蛋白(Pre-S2)。Pre-S1蛋白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在HBV感染肝细胞和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进行了HBV标志物、Pre-S1蛋白和HBV DNA的检测,旨在分析Pre-S1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自身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病腹水的疗效.方法:将难治性腹水86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对照组34例,以常规补充白蛋白,限钠、限水、利尿治疗为主,比较2组的疗效,同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尿量,腹围、血清白蛋白、血钾,血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87%比59%,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尿量、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增加,腹围减少(P<0.05~0.01),血钾、血钠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顽固性腹水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酌情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乙肝合并酒精性相关肝衰竭患者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联合半定量血浆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乙肝合并酒精肝引起肝衰竭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单纯血浆(2500 ml)置换,研究组在DPMAS后行小剂量血浆(1000 ml)置换。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患者出院率及治疗4、8、12周累积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相比较于对照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8、12周累积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共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但生命征稳定,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可缓解。结论 肝衰竭患者采用DPMAS联合半定量血...  相似文献   
6.
戴小灵 《吉林医学》2011,(18):3718-3719
目的:探讨恙虫病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2例恙虫病并发多器官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病情均好转,29例患者用药后24 h内体温恢复正常,其余3例患者用药后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32例患者住院时间4~15 d,平均8.7 d;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除3例患者遗留轻微胃肠道反应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恙虫病并发多器官损害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治需及时,该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并发SBP患者347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急性发病者192例,隐匿发病者155例,分析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点,腹水培养后病原菌情况,以及主要菌种的耐药率。结果除腹水增加外,急性发病组在畏寒、发热、腹痛、腹胀、黄疸加重、腹部压痛、肌紧张以及反跳痛等方面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隐匿发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7例患者中共有96例腹水的病原菌培养呈阳性,共分离出病原菌10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7.0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阳性菌占10.00%真菌占3.00%。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于常用的抗菌药物普遍表现出耐药性,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等对于第3代的头孢菌素均敏感,此类菌株可报告对其耐药。结论针对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治疗时应及时予以腹水的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通过药敏结果作出科学正确的指导,最终有助于提升治疗成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肽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VIP(血管活性肠肽)、NPY(神经肽Y)检测在重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近两年收治的66例重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时纳入66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并记录两组人员血清中神经肽CGRP、VIP、NPY水平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神经肽CGRP、VIP、NPY水平均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水平逐渐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加剧而增加。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神经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其水平高低与病情轻重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门诊和住院CHB患者81例,将其分为联合用药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联合用药组恩替卡韦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给予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治疗期间每月随访记录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第3、6、12个月分别检测HBsAg、HBeAg、HBV DNA、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联合用药组HBeAg转阴率、HBeAb转阳率、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出现过敏反应和肾损伤。联合用药组1例和对照组2例出现头晕和腹部不适等,均不影响治疗。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CHB,能快速、强效地抑制HBV复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较单用恩替卡韦疗效好,但尚须今后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