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沐舒坦静脉输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性。方法将62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加用沐舒坦静脉输注,月龄≤6个月,每次5mg,6~18个月龄,每次7.5mg,每天2次缓慢静脉注射。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咳嗽、呼吸困难、哮鸣音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上明显缩短,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沐舒坦可进一步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ET—1、ETA—R、c—fos原癌原因mRNA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ET 1及ETA R表达在子宫肌瘤发生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其与肌瘤中c fos原癌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 30例子宫肌瘤组织及邻近正常子宫肌组织中ET 1、ETA R、c fosmRNA的表达强度 ,对照其差异。结果 :( 1)子宫肌瘤组织中ET 1mRNA的表达强度 ( 2 .717± 0 .5 2 0 )与正常子宫肌组织 ( 2 .4 83± 0 .62 3)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ETA RmRN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为 2 .2 17± 0 .4 68,明显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的 1.617± 0 .4 86(P <0 .0 0 1) ;c fosmRN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为 4 .90 0± 0 .4 0 3,也明显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的 4 .183± 0 .5 94 ,(P <0 .0 0 1) ;( 2 )相关分析表明 :肌瘤组织中ETA RmRNA与c fosmRNA之间呈正相关 ,而ET 1mRNA与ETA RmRNA、c fosmRNA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子宫肌瘤组织中ETA R的表达上调对子宫肌瘤细胞的分裂增殖起促进作用 ,ET 1/ETA R系统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ET 1及ETA R表达在子宫肌瘤发生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其与肌瘤中c fos原癌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 30例子宫肌瘤组织及邻近正常子宫肌组织中ET 1、ETA R、c fosmRNA的表达强度 ,对照其差异。结果 :( 1)子宫肌瘤组织中ET 1mRNA的表达强度 ( 2 .717± 0 .5 2 0 )与正常子宫肌组织 ( 2 .4 83± 0 .62 3)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ETA RmRN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为 2 .2 17± 0 .4 68,明显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的 1.617± 0 .4 86(P <0 .0 0 1) ;c fosmRN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为 4 .90 0± 0 .4 0 3,也明显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的 4 .183± 0 .5 94 ,(P <0 .0 0 1) ;( 2 )相关分析表明 :肌瘤组织中ETA RmRNA与c fosmRNA之间呈正相关 ,而ET 1mRNA与ETA RmRNA、c fosmRNA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子宫肌瘤组织中ETA R的表达上调对子宫肌瘤细胞的分裂增殖起促进作用 ,ET 1/ETA R系统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MTX)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及米非司酮在此治疗中的有效剂量。方法A组:氨甲喋呤20mg,每日1次肌肉注射,连用5d;B组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口服,连用5d,同时联合应用氨甲喋呤20mg,每日1次肌肉注射,连用5d;c组:米非司酮10mg,每日1次,口服,连用同时联合应用氨甲喋呤20mg,每日1次肌肉注射,连用5d。结果B组与C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7%与96%,均明显高于A组,而B组与C组的治疗成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联用起协同作用,能更有效地抑制滋养细胞增长;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联合MTX治疗宫外孕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年轻患者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Ⅰb期宫颈癌年轻患者根治术后加用放疗或化疗辅助治疗48例,其中术后放疗30例,术后化疗18例。结果放疗组与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88.9%,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化疗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轻Ⅰb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加用化疗在不影响生存率的前提下,生存质量得以提高,是比较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TRAIL、bcl-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RAIL和bcl-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20例良性卵巢肿瘤,60例卵巢癌组织中TRAIL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二者间相关性分析。结果:(1)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卵巢癌中TRAIL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90.0%、80.0%、38.3%;bcl-2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0%、20.0%、55.0%。两者间比较:在正常卵巢,良性卵巢肿瘤中TRAIL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无差异(P>0.05);在良性、恶性卵巢肿瘤中TRAIL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有差异(P<0.05)。(2)在卵巢癌中TRAIL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期别密切相关(P<0.05);bcl-2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期别密切相关(P<0.05)。(3)TRAIL蛋白表达和bcl-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TRAIL蛋白和bcl-2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可能通过减少TRAIL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起到协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从而促进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孕期急性胰腺炎较罕见,发病率约为1/1000~1/12000,其中孕晚期发病占50%以上。近几年来,我院收治4例孕晚期合并急性胰腺炎,现就其临床诊疗情况及预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为Ⅱ型跨膜蛋白,是具有与FasL较高同源性的TNF超家族成员,能选择性地与细胞表面死亡受体结合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毒性反应[1].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的新成员,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其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在大多数人类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了TRAIL、Survivin在卵巢癌的表达并分析两者间相关性,以探讨卵巢癌的发病机制,为进一步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治疗卵巢癌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RAIL和Survivi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20例良性卵巢肿瘤及60例卵巢癌组织中TRAIL蛋白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分析TRAIL和Survivin蛋白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①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卵巢癌中TRAIL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90.0%、80.0%、38.3%,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0%、20.0%、63.3%。两者间比较:在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肿瘤中TRAIL蛋白、Survivin蛋白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良性卵巢肿瘤和恶性卵巢肿瘤中TRAIL蛋白、Survivin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卵巢癌中TRAIL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期别密切相关(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期别密切相关(P〈0.05)。结论TRAIL蛋白和Survivin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可能通过减少TRAIL蛋白表达,升高Survivin蛋白表达,起到协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从而参与了卵巢肿瘤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病人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治疗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 选择进展期胃癌并接受根治性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人(治疗组)16例,动态监测围手术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规律,术后行预防性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回顾分析接受相同手术治疗病人(对照组)13例,未系统进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结果 治疗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小板和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至第3天回升到术前水平,然后持续上升,至第5天明显高于术前(P〈0.01),至第10~15天维持其高峰状态,然后逐渐下降,至第30天降至术前水平,治疗组中无一例发生静脉血栓。对照组病人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为23%。结论 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病人术后1个月内要严密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并根据血小板变化规律及时进行抗凝治疗,预防术后病人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