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7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例1,男性,63岁,52kg,因喉乳头状瘤3次术后复发,已行气管切开。病人除有30年吸烟史和高血压(22/13 kPa)外余无特殊,此次入院拟再在全麻下行直接喉镜乳头状瘤摘除术,术前半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静注乙味脂20mg和琥珀胆碱100mg,经颈前气管切开处插入6.5mm气管导管,连接国产103型麻醉机,手控呼吸。麻醉以  相似文献   
3.
自 1996年以来采用新型鼓膜通气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34例 ,均获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4例全部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15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2 7岁 ,平均年龄 4 5岁。病程最短 5个月 ,最长 10年。所有病例置管前经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耳镜检查及纤维鼻咽镜检查鼻咽部后 ,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并经过门诊反复咽鼓管吹张及≥ 2次的鼓膜穿刺抽出粘稠黄色液体 ,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对分泌性中耳炎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伴有中耳感染者暂缓安放鼓膜通气管。1.2 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无锡市程冯新科技…  相似文献   
4.
黄亚平  徐林根  姜辉 《中国药事》2012,26(9):1036-1037,1040
目的 探讨金嗓散结丸治疗声带白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3月~2009年10月我院耳鼻喉科门诊经动态喉镜检查证实为声带白斑的病人97例,病史1~6个月不等,治疗组67例,采用中成药金嗓散结丸治疗,9g·次-1,tid,疗程4~8 w;对照组30例,使用金果饮,20 mL·次-1,tid,疗程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予以地塞米松5 mg及庆大霉素8万U喉超声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组,有效56例,占83.58%,其中治愈39例,占58.21%;对照组,有效6例,占20.00%,其中治愈1例,占3.33%.结论 金嗓散结丸对早期声带白斑疗效确切、疗法安全简便、费用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喉鳞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CD45lowCD34+KDR+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水平及其与喉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20例喉鳞癌患者外周血标本,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CD45lowCD34+KDR+EPCs占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或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PCR检测PBMC中KDR mRNA和CD133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与Griess法分别检测血清中VEGF和NO的水平。结果:临床Ⅱ期~Ⅳ期的喉鳞癌患者外周血CD45lowCD34+KDR+EPCs占CD34+造血干细胞的比例和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55.4±11.4)%vs(21.0±5.8)%,P<0.05;(1.27±0.25)vs(0.25±0.09),P<0.05]。临床Ⅱ期~Ⅳ期喉鳞癌患者PBMC中KDR mRNA和CD133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中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NO水平没有明显差异;而临床Ⅰ期的喉鳞癌患者CD45lowCD34+KDR+EPCs比例、KDR mRNA和CD133 mRNA表达以及VEGF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晚期喉鳞癌患者外周血循环CD45lowCD34+KDR+EPC和血清中VEGF水平均明显升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胆脂瘤的手术方式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15岁以下手术治疗的小儿胆脂瘤病例。结果:鼓室成形手术后听力提高平均约16中dB,乳突根治术术后听力无明显改善。结论:鼓室成形术是小儿胆脂瘤的较佳手术方式,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小儿胆脂瘤的预后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维生素C与维生素K4在减少扁桃体术中、术后出血的作用。方法 将我科2006年6月~12月收治的住院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术后均有病理证实为扁桃体炎)将性别、病程相同、年龄相近者配成一对,随机配对分为两组,共60例,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维生素C与维生素K4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1周后行常规扁桃体剥离手术。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最多者18ml,最少者5ml,平均8.26±3.80ml,无1例术后出血;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最多者38ml,最少者7ml,平均13.42±5.87ml,有1例术后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K4对减少扁桃体术中、术后出血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希刻劳(ceclor)制剂(胶囊或干糖浆)口服治疗耳鼻喉科急性感染50例,现将临床应用及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对象为本院门急诊患者,共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5~65岁。其中急性中耳炎(包括溢脓及无溢脓)22例,急性外耳道炎5例,急性腮腺炎1例,急性咽喉炎22例。急性咽喉炎22例中取咽拭子培养14例,其中葡萄球菌7例,肺炎双球菌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颞骨听骨链重建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并对影响听力重建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耳鼻咽喉科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联合应用自体耳后颞骨行听骨链重建的慢性中耳炎患者92例(92耳)。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纯音听力检查,比较5个频率(0.25、0.5、1、2、4 kHz)下手术前后气骨导差(airbone gaps,ABG)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听力重建效果的因素。结果:92例患者气导听阈从术前的(53.39±14.47)dB降至术后的(46.78±17.06)dB,听力明显改善(P<0.01);手术前后骨导听阈的平均值分别为(23.29±11.93)dB及(23.08±12.36)dB,未见显著改变(P>0.05);手术前后ABG由(30.10±8.54)dB减小为(23.71±9.67)dB,P<0.01。听力重建成功56例,重建成功率为60.7%(56/92)。将重建成功的患者定义为恢复良好组(56例),其余患者定义为恢复欠佳组(36例)。比较两组后发现,导致听力重建效果欠佳的因素有年龄大、术前气骨导差大、镫骨足板固定(P<0.05)。结论:采用自体颞骨进行听骨链重建可显著改善慢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影响其听力重建最重要的因素是术耳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常规MRI及DWI诊断表皮样瘤型中耳炎的价值.方法 对21例临床疑诊表皮样瘤型中耳炎患者行术前常规MR检查,其中20例加行DWI,并将影像学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常规MR检查23只患耳,其中18只符合表皮样瘤诊断标准,3只影像表现不典型;手术及病理均证实为表皮样瘤,另有1只假阳性及1只假阴性;在加行DWI的22只患耳中,20只呈明显高信号,诊断为表皮样瘤;1只呈低信号,考虑为炎症,均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另1只伪影明显.常规MRI诊断表皮样瘤型中耳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36%(19/22)、50.00%(1/2),而DWI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24%(20/21)、100%(1/1).结论 联合应用常规MRI和DWI有利于准确诊断并定位表皮样瘤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