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传染病的防控关乎人的生存,在医疗技术水平落后的中国古代,疫病流行非常普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中国古代的统治者通过保护公共环境、确立疫病应对机制以及形成疫病预警机制对疫病的预防进行立法,在疫病救治立法方面采取确立隔离防疫法、派遣医官巡诊施药、严格善后掩埋遗体的具体形式。以古为鉴,古代疫病立法的得失可以为我们现代社会提供启发与借鉴,强调环境卫生与个人防护,重视政府治理手段,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防治突发性传染病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
远程会诊在医疗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发现,国内远程会诊面临多主体医疗责任归属不明确、患者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受侵害、跨境会诊资格限制等风险,对此提出建议如下:以协议划分医疗纠纷责任主体,统一知情同意书格式,强化知情同意过程管理,有效实施信息安全保护制度,构建跨境远程会诊医师专业评估体系等,以期促进远程会诊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势的紧迫,疫情防控的需要,各省市陆续公布了确诊患者以及疑似患者的居住区域,因此产生了法律争议。从界定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患者隐私权的概念入手,从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两个维度探讨了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消减患者隐私权的正当性,提出在突发事件中限制患者隐私权应当适当适度,正确适用比例原则,科学界定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患者隐私权包括的内容,明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患者隐私权消减的尺度,在最大限度保证公共健康权的条件下,合理实现患者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医疗模式下医疗机构间的信息沟通壁垒,也为化解有限医疗资源与保障公民健康权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思路。但在“互联网+医疗”服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存在的监管问题也随之凸显。系统性分析了我国互联网+医疗领域存在的患者隐私权难以保障、立法滞后、监管主体及责任不明确等现实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对患者身份信息“去标识化”、严格“互联网+医疗”行业准入以及明确监管主体责任等措施,以期促进“互联网+医疗”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