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53岁,因间断呕血3年余,加重3天急症收入院。  相似文献   
2.
低聚木糖口服液治疗老年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便秘发生率为11.5%。且常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我们采用低聚木糖口服液治疗老年便秘患者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现已证实,肝硬化时人体各脏器的血液动力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眼底血管变化最能早期反应全身血管及血液动力学异常。据此我们对150例肝硬化患者的眼底血管变化,门静脉压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进行观察,以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1 临床资料全部为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男104例,女46例。年龄26-59岁,平均455岁。60岁以上病人及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可引起眼底血管改变疾病的病人不包括在内。其中39例胃镜证实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 方法所有病人均由专人进行腹部B超及眼底血管检查。B超主要测量门静脉…  相似文献   
4.
徐弘君 《山东医药》1989,29(4):15-16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急症,其病死率达10%左右。随着纤维内窥镜及动脉导管插入等新的检查治疗手段的应用,其治愈率有所提高。而基层医院因条件限制,其病死率仍颇高。我院近年来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89例,现将其治疗情况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聚木糖在慢性肝炎伴肠道功能紊乱中的作用。方法 慢性肝炎轻中度各 3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0例采用益肝灵 +CoVitB +VitC,各 2片,Tid,加服低聚木糖每日 1 4 g,连服 1月;对照组 30例采用益肝灵 +CoVitB +VitC,各 2片,Tid,连服 1月。结果 观察组慢性肝炎轻度者临床症状腹胀、腹泻、肝区不适消失率及中度患者乏力、腹胀、腹泻、肝区不适消失率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实验室检查:ALT、SB复常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1)。总有效率观察组中轻度及中度分别为 86 7%及 93 3%。结论 低聚木糖可高选择性增殖双歧杆菌,改善慢性肝病中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使肝功能复常。其稳定性好,摄入量少,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自1987年以来,我们采用Edan Stras’s提出的标准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方法与结果:第一步,患者相对卧床,限制钠、水摄入量(氯化钠每日<2.9g,水每日<1000毫升)5~7天,有11例患者尿量增加。第二步,用安体舒通(120毫克/日)6天,42.5%的患者有效,腹围每日减少3厘米以上。第三步,增加安体舒通  相似文献   
7.
空肠憩室引起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少见,与其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鉴别较困难。我院于1999年1月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77岁。因发作性上腹部隐痛、腹胀3月余,呕血、黑便2天,于1999年1月2日拟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收入院。发病前曾服解热止痛片2片。查体:T36.5℃,P100次/min,BP90/60mmHg。神志清,重度贫血貌。黄疸阴性。皮肤未见蜘蛛痣、出血点,肝掌阴性。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未触及,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腹水征阴性,肠鸣音亢进。血常规:Hb55g/L,WBC5.5×109/L,PLT120…  相似文献   
8.
9.
低聚木糖具有恢复肠道菌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笔者采用低聚木糖于慢性肝炎(CH)伴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观察其功能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引言盖诺(NVB)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新型抗癌药,其所致静脉炎较严重,静滴时疼痛明显,影响治疗。我院应用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预防静脉炎,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与方法48例患者,男19例,女29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49.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使用NVB96次。治疗组NVB40mg+NS100ml,静滴20分钟,静滴前、后应用NS100ml+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100mg,静滴20分钟;对照组不用利多卡因,余治疗同治疗组。1.2 观察指标静脉炎分级:Ⅰ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除Ⅰ级表现外,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除Ⅱ级表现外,可触及硬结。疼痛分级使用WHO数字分级法。1.3 结果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见表1。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静脉炎发生时间、疼痛程度、持续时间比较,见表2。治疗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 讨论NVB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可能是药物化学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或嗜碱性粒细胞,导致组织胺和5HT等炎症介质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炎症性渗出,血管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