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吸入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的肺部CT表现。
  方法  观察17例吸入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的肺部CT表现并测量肺损伤范围,比较不同时期患者肺部损伤程度与随时间变化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  17例患者肺部损伤的CT表现主要为:肺纹理增多、肺血管束增粗、磨玻璃影、肺实变、肺纤维化、胸腔积液。吸入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早期(< 8 h)肺部损伤CT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肺血管束增粗、磨玻璃影;急性期(8~36 h)肺损伤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肺实变、胸腔积液;恢复期(36 h~1周)提示肺实变吸收好转;消散期(>10 d)提示肺部损伤病灶明显吸收好转,胸腔积液明显吸收或胸膜增厚。
  结论  硫酸二甲酯中毒肺损伤的CT表现对判断中毒程度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观察血浆置换、内科治疗对中晚期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生存率的影响,探索中晚期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患者的肝功能、并发症及疾病的转归,与同期仅予内科综合治疗的患者相比较,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了解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血浆置换组36例,18例好转、18例死亡,内科治疗组32例,13例好转、19例死亡,两组之间患者生存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肝功能指标(ALT、AST、SB、ALB、TC、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内科治疗相比较,在其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并不能提高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生存率;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决定于其肝功能衰竭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院自1992年2月~1993年2月共收治麻疹80例,其中成人60例,占75%。现将60例成人麻疹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60例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14~32岁,其中14~ZI岁51例,ZI~36岁9例;学生25例,工人25例,农民9例,护士1例。本组发病呈全年散发,4~5月份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本组病例皆有发热,体温在39~40C。60例均有眼红,流泪,畏光,咽痛等症.状。54例见柯氏斑,4例颊粘膜粗糙。皮疹多数密集融合,疹退时有明显色素沉着,少见出血性皮疹。并发症喉炎2例,肺炎5例,大癌性鼓膜炎1例,胸膜微量积液1例。检查肝功能4…  相似文献   
4.
疟疾是疟原虫经蚊叮咬而传播的疾病,本病在全球致死的寄生虫病中居第一位,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劳务输出、旅游等人群来往频繁,国内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2010年4~5月,我科收治了8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经积极治疗,全部临床治愈。现将相关资料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卫峥  徐天敏 《临床荟萃》2012,27(10):840-843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51例肝衰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7例,对照组采用保肝、退黄、对症支持等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用量按150~200 mg/d,使用1周后逐渐减量,改为泼尼松口服,直至停药.疗程为8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化学指标及激素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在8周治疗过程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组ALT从治疗前(652.3±201.5) U/L到治疗后(40.8±12.2)U/L,对照组从治疗前(623.4±182.7) U/L到治疗后(57.3±14.8)U/L,治疗组TBIL从治疗前(312.7±90.5) μmol/L到治疗后(30.6±8.5) μmol/L,对照组从治疗前(298.6±94.2)μmol/L到治疗后(44.6±10.3) μmol/L,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l);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逐渐上升趋势,治疗组ALB从治疗前(24.9±3.5) g/L到治疗后(31.4±4.5) g/L,对照组从治疗前(25.2±3.6) g/L到治疗后(30.5±4.1) g/L;治疗组TC从治疗前(2.0±0.3) mmol/L到治疗后(3.0±0.4) mmol/L,对照组从治疗前(2.0±0.5) mmol/L到治疗后(3.0±0.2)mmol/L;治疗组PTA从治疗前(37.2±11.3)%到治疗后(70.4±17.9)%,对照组从治疗前(35.3±10.9)%到治疗后(60.1±7.1)%,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治愈好转率比对照组高(88.9% vs 62.5%,P<0.05).治疗组发生低钾血症、血糖升高和白细胞升高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8.1% vs20.8%、37.0% vs 8.3%和51.9% vs 16.7%(P<0.05或<0.01).结论肝衰竭早期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良好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潘彤军  陶倩  徐天敏 《江苏医药》2007,33(6):628-629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探讨其在HF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9例HFRS患者外周血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 在HFRS各病期中,CD3 百分比无明显变化,但在发热期CD4 细胞百分比已明显减少,CD8 细胞百分比升高,CD4 /CD8 比值下降倒置(P<0.01).低血压少尿期达极值,多尿期开始恢复,至恢复期未恢复正常水平(P<0.01).HFRS患者在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CD16 ,CD56 百分比下降,而CD19 百分比增加,多尿期开始下降逐步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HFRS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本院 1993年~ 1999年 36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住院患者中 32例死亡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其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 :32例中男 2 5例 ,女 7例 ,年龄中位数35岁 ( 2 9~ 65岁 )。按HFRS诊断标准分型 ,重型 9例 ,危重型 2 3例。二、治疗 :病程初期予以抗病毒 (入院时 5病日前予α 2b干扰素 3MU/d ,连用 3天 )、补液、支持治疗、辅以止血剂、制酸剂 ,年老者予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少尿期达透析指征者予尽早血液透析。 364例中使用干扰素者 2 31例 ,未使用者 133例 ,死亡数分别为 13/ 2 31例、19/ 133例 ,χ2 =…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破伤风的临床资料,总结重症破伤风的救治经验,降低破伤风的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普外科、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破伤风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57.4±14.8)岁,潜伏期3~60d,中位数11d。职业构成以农民和工人为主(10例)。有明确外伤史者8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张口受限、腰背疼痛、肢体抽搐、呼吸困难;重症病例9例,患者入院后经伤口处理、中和毒素、抗感染、控制痉挛、呼吸支持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10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成人破伤风易出现重症,早诊断,尽早综合治疗,可减轻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HVOD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彩超、CT、病理特征,治疗及转归。结果:28例HVOD多由服用土三七引起(20例,占71.4%),临床表现以腹胀、黄疸、肝肿大、腹水为其主要特征,超声造影检查显示肝实质持续不规则低灌注,呈"荒芜"症;CT增强扫描表现为全肝弥漫性密度不均匀改变,静脉期表现为特征性的"地图状"、斑片状强化和低密度区,肝静脉显示不清或未显示;病理提示中央静脉周围肝窦高度扩张淤血,肝细胞变性、坏死,中央静脉周围轻度纤维化,未见明确炎症。28例患者治疗后好转15例(53.6%),其余均因病情加重自动出院或死亡。结论:对有中药"土三七"服用史或长期服用中药泡酒者,出现腹胀、腹水、黄疸,要高度怀疑HVOD,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HVOD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构成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本院住院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送检腹水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结果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38株(70.4%),革兰氏阳性菌16株(29.6%).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的抗菌活性较好,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敏感,对其他常用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最常见.临床应根据腹水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