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佳代胞(PVI)治疗恶性胸腔积液Ⅲ期临床验证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用佳代胞即假单胞菌苗对4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了Ⅲ期临床验证。将PVI1-3ml注入胸腔。变动体位,每周一次,共2次。结果;全组CR51.1%,PR31.1%,有效率为82.2。其中乳糜胸,自发性气胸久治不愈各1例,用pH后均治愈。不良反应:恶心37.8%,呕吐15.6%,食欲差60%,发热84.4%胸痛80%,白细胞升高60%,均可用药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亚甲蓝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甲蓝应用于医学领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主要作为染料致解毒剂使用,对亚甲蓝的抗肿瘤效应至今在国内外未见报告。本研究揭示并证明亚甲蓝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影响能量代谢的电子传递体,一类化合物的抑瘤效应及其应用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5年以上148例小细胞肺癌术后远期疗效观察,进一步探讨小细胞肺癌的手术适应症和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全组计TNM Ⅰ期30例;Ⅱ期26例;Ⅲa期86例;Ⅲb期5例;Ⅳ期1例;共148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以及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都得到大幅提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均<0.05),但是社会功能和经济困难情况改善不明显(P>均0.05)。结论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体外试驗证明亚甲兰对肺癌细胞有抑制和杀伤作用。我科自1987~1989年对30例癌性胸水进行胸腔内连续七次注入亚甲兰治疗的临床观察。亚甲兰首次剂量为140~200mg,以后每次60~100mg。以疗后一个月胸水癌细胞阴转且胸水量减少1/2为有效标准,有效率为62%。另外38%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佳代胞(PVI)治疗恶性胸腔积液Ⅲ期临床验证结果史鹤玲徐嘉彰*朱允中李敏高同军张树才胡范斌北京胸部肿瘤研究所医院内科(101149)恶性胸腔积液是癌症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我院内科用佳代即假单胞菌菌苗(PVI,Pseu-domonasVaccineIn...  相似文献   
8.
佳代胞(PVI)治疗恶性胸腔积液Ⅲ期临床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佳代胞(PVI)对4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Ⅲ期临床验证,将PVI(2mg/ml)1~3ml注入胸腔内,变动体位1次/周,共2次,结果;全组CR51.1%(3/45)PR31.1%(8/45),有效率(CR+PR)为82.2%(37/45),不良反应:恶心37.8%,呕吐15.6%,食欲不振60%,发热84.4%,胸痛80.0%,白细胞升高(10000~28000)60%,胸水癌细胞阴转率为92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3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骨髓检查。骨髓癌细胞阳性率为16.1%,广泛期阳性率为23.5%,Ⅳ期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为57.1%。骨髓检查对确切的进行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有一定意义。但因其阳性率尚不  相似文献   
10.
胸腔穿刺(以下简称胸穿)是临床医生特别是胸科医师、内科医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它对胸水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我所对胸穿的经验谈一些体会。一、胸穿的定位胸穿前要求对穿刺点有一确切的定位,一般可采用下列三种办法: (一)胸透定位术者亲自作正侧位或加斜位胸透,一般可准确地选定穿刺部位,并在透视下在体表局部作穿刺标记。对胸内无液面而仅有弧形的胸膜增厚样阴影者,可取阴影中点作穿刺标记;对胸内有液面考,可在液面稍下方作穿刺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