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勇  强选民  武小妹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2):1667-166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 I)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将122例AM I患者分为青年组(30~40岁,18例)、中年组(41~60岁,37例)及老年组(>60,67例),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结果:年龄、性别与AM I的发病密切相关。青年组患者多与吸烟、高甘油三脂有关,冠脉病变以单支多见;中年组患者多与吸烟、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增多有关,冠脉病变以双支、三支多见。老年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明显增多,冠脉病变以三支多见。结论:不同年龄组AM 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有不同的特点,既要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亦应有针对性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韩勇  黄洛霞  强选民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44-2844
目的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在不同基础疾病中发生率,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2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从中检出具有室性心律失常的84例进行讨论。结果冠心病、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分别为77.2%、57.1%、65.2%。三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应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宁  强选民  巨安丽 《心脏杂志》2003,15(5):474-474
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是临床上最常见、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 ,作者应用葛根素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按照 1979年 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将 1998-10~ 1999- 10住院的 U AP患者 6 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 (男 2 1,女 9)例 ,年龄 39~ 79(6 0± 9)岁 ,病程 :2周~ 8.2 (2 .8土 4 .3)年 ;心功能 (NYHA分级 ) : 级 8例、 级 15例、 级 5例和 级 2例。对照组 30 (男 2 0 ,女 10 )例 ,年龄 4 3~ 77(6 0± 7)岁 ,病程 3周~ 7.8(2 .9± 3.6 )年 ;心功能 : 级 9例、 级 14例、 级 6…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在不同基础疾病中的发生率,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120例住院及门诊病人的动态心电图分析,从中检出具有室性心律失常的84例进行讨论。结果 冠心病,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分别为77.2%、57.1%、65.2%。3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应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5.
强选民  韩勇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477-147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心肌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根据心动超声、24h心电图检测结果,将16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左心房增大组、心肌缺血组、正常组及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增大(LAH)的发生率65.4%;左心室增大(LVH)的发生率4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LAH的发生率88.8%,非老年组发生率33.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LVH:老年组发生率42.0%,非老年组26.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LA<40mm者LVH发生率43.1%,≥40mm者为68.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9%,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58%。左心室肥厚与非左心室肥厚;ST段下移与正常组间;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房性和复杂房性心律失常无显著性差异。左房增大组与非左房增大组:室性心律失常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显著性。结论: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增大(LAH)的发生率高于心室增大(LVH)的发生率,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心房、心室结构的改变、心肌缺血、老年增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强选民  韩勇  黄荣 《陕西中医》2006,27(10):1226-1227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心绞痛(UP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口服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抵克力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葛根素,15d后观察临床疗效和相关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和83%,无显著性差异。APTT和PT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PLT和FIBEN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葛根素能更好的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心电图缺血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