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肌缺血急性发作而引发的一系列心血管事件。其中,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它是临床表现、危险层次及预后不一致的一组疾病群。研究表明ACS早期危险分层有助于指导治疗与  相似文献   
2.
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 failure in the elderly,MOFE)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现对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480例MOF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MOFE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期对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出现晕厥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92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住院患者分为晕厥发作组(18例)和无晕厥发作组(74例),就两组的I临床特征、心电变化和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晕厥组发生流出道梗阻者[8例(44.4%)]明显超过非晕厥组[11例(14.9%)](P=0.005).晕厥组心肌肥厚部位以室间隔肥厚为主者多见[15例(83.3%)];晕厥组室间隔的厚度[(2.18±0.24)cm]明显高于无晕厥组[(1.91±0.20)cm](P=0.000).晕厥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例数[11例(61%)]明显多于非晕厥组[18例(24%)](P=0.003).晕厥组QRS波的宽度[(0.107±0.020)s]明显大于无晕厥组[(0.094±0.018)s](P=0.009).晕厥组的ST段下移超过0.1mV的例数[10例(55.6%)]明显多于无晕厥组[22例(29.7%)](P=0.039).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晕厥者主要与流出道梗阻有关.晕厥以室间隔肥厚为主者多见.与室间隔的厚度相关.易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晕厥者的心肌结构排列紊乱-和心电紊乱可能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及北京四季青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查结果分析患者斑块特征并分为斑块不稳定组和斑块稳定组,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冠心病患者2116例,其中男1388例,女728例;年龄39~85岁,平均年龄(65.97±9.16)岁,≥60岁者1429例,<60岁者687例;冠心病病程6~73个月,病程中位数为42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7.178)、吸烟(OR=4.162)、血尿酸水平(OR=3.850)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3.228)、C反应蛋白(OR=4.577)、纤维蛋白原(OR=5.083)、同型半胱氨酸(OR=4.112)、胱抑素C水平(OR=3.124)、二级预防药物服用(OR=0.215)、低脂饮食干预(OR=0.274)、每周运动<3次(OR=3.983)、睡眠时间<6 h(OR=3.838)均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受到年龄、吸烟、血尿酸水平、二级预防药物服用状况、低脂饮食干预状况、运动状况、睡眠状况、血浆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在肝癌组织同一冰冻切片上同时检测多种蛋白的多重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肝癌组织第一组4种蛋白进行染色和图像采集;用同源种属Ig G Fab抗体封闭;联合化学试剂(β巯基乙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酸胍/氢硼酸钠)清除法洗脱染料和抗体;再次对第二组4种蛋白进行染色和成像;用软件叠加两轮图像染色结果。结果激光光谱分离技术可以实现多达8种蛋白的共染结果;Ig G Fab抗体可以封闭非特异性染色;联合化学合剂清除第一轮抗体后,可在同一切片中进行第二轮染色。结论成功建立了在同一肿瘤组织标本同时检测多重标志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机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2例新发老年STEMI患者施行PCI治疗,根据发病距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时间分为两组,12 h内为急诊PCI组(56例),12 h后为择期PCI组(36例).比较两组TIMI血流情况,术后Killip心功能分级及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急诊PCI组TIMI 3级血流患者比例高于择期PCI组(P<0.05),两组术后1、3个月时左心功能均较术前改善(P<0.05),急诊PCI组术后1、3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明显优于择期PCI组(P<0.05).结论 急诊PCI及择期PCI均能改善老年STEMI患者左心功能,而急诊PCI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8岁,主因持续性左上腹疼痛2d入院。2d前睡醒后觉左上腹胀痛,向左肩背颈放射,无恶心、呕吐、腹胀、便血,无胸痛、大汗、咳血,呼吸困难。既往四十余年前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7年前出现持续性房颤,5年前因慢快综合征安装永久起搏器,半年前患左上肢右下肢动脉栓塞,已行右下肢栓子取出术。有慢性支气管炎史,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史、无胆结石、胰腺炎、肝炎史。  相似文献   
8.
运动负荷试验可辅助诊断心律失常,并会对原有心律失常产生影响。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主要与年龄相关,常见的是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冠心病者运动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提示有较重的心肌缺血、室壁运动异常、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及多支病变。其预后意义尚不一致。对冠心病者运动诱发的房性心律失常的预后评价是中性的。运动负荷试验还可诱发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2000年4月至2007年5月30日,共有197名年龄>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我院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治疗,对上述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方式包括门诊随访、住院随访、电话随访及表格随访.应用Kan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应用Cox回归及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探讨有关因素对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共随访了188名患者,随访率95%,随访时间为12~85个月,中位数为37个月.随访期间共有3例(1.5%)死亡,6例(3.2%)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2例(1.1%)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11.1%)接受二次介入治疗,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为81%,33例(17.5%)心绞痛复发.术后7年生存率为98.4%,无心脏事件生存率1年为94.5%,7年为62.6%.单因素分析显示支架置入与心脏事件负相关,残余狭窄与心脏事件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置入支架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病变血管支数与心绞痛复发正相关.支架置入与心绞痛复发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个数、病变血管支数及是否置入支架是心绞痛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长期顸后良好.置入支架,减少残余狭窄,可明显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介入治疗后应注意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分为对照组(15例)、单支组(38例)、双支组(25例)、三支组(25例)。测定各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并计算出eGFR。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对照组、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越高,eGFR越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NT-proBNP和eGFR水平可指导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