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升降散组方精当,疗效显著,为众多医家所推崇。从治疗过敏性紫癜、肠易激综合征、流行性腮腺炎等3则病例说明升降散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在治疗"郁证"中的机理,指出其尤适于治疗"木郁""火郁"诸证。  相似文献   
2.
张绍江 《江西中医药》2006,37(11):24-24
感冒后久咳乃呼吸科常见多发病之一,治疗却颇为棘手,许多患者辗转于各大中、西医院之间却无功而返。我院呼吸科于2006年1月~6月间采用著名呼吸科专家阴斌教授根据其近50年临床经验所创之“止咳平喘汤”加减治疗感冒后久咳病例4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绍江 《河北中医》2004,26(8):597-597
1998—04—2001-06,笔者采用传统中药治疗,并辅以体能锻炼治疗胃下垂2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项目”实施六年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重庆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中心登记室收集1992~1997年的季报及年报。结果截止至1997年底,全市“项目”覆盖人口为870%,接诊可疑患者149731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43135例,与“项目”前相比,涂阳登记率提高24个百分点,涂阳病人平均治愈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证实结控项目的技术策略对结核病的控制成效。结论行政区划的变更、配套经费不足、流动人口管理不善及归口管理不力是影响项目覆盖、病例发现及“项目”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药治疗疣状胃炎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 0 4~ 2 0 0 0 - 10 ,笔者采用传统中药治疗疣状胃炎 19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19例均为男性 ,年龄最大 5 5岁 ,最小 32岁 ,平均 41.5岁 ;病程 4年 8例 ,3年 6例 ,1年 3例 ,<1年 2例。1.2 诊断  19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 ,其中 4例经病理活检报告证实。须与胃息肉、隆起型早期胃癌相鉴别。2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 :海螵蛸 30g ,白芍药 10g ,柴胡 10g,当归 8g,茯苓 15g ,白术 5g ,香附 5g ,百合 15g,夜交藤 30g ,甘草 6g等。水煎服 ,日 1剂。早、晚空腹服。再另予云南白药 0 ..4g ,每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根据1∶1简单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联合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认知功能、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8、IFN-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抑制血清IL-18、IFN-γ表达,改善认知功能状况,进而提升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绍江 《河南中医》2006,26(4):26-28
《千金方》专辟“消渴”篇,共收载有关消渴病论6首,方65首,灸法6首。认为饮食不节是导致消渴的重要原因,而房劳过度、多服石散、情志失调或身体虚弱均可导致消渴,同时将消渴分为肠胃热实型、渴型、利型等三个基本类型,另对该病的针灸治疗、预后、禁忌以及并发症都提出相应认识,实为唐以前消渴病相关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内经》奠定了中医学之基础,其中之三焦有广狭义之分已无争议:广义即部位之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狭义即六府之三焦。笔者才疏学浅.斗胆试论其中六府之三焦,以为其有用、有形、有位、有名。  相似文献   
9.
1956年起通过调查,证实重庆市有3地、市的13个县、市、区流行夜现周期型班氏丝虫病,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经试点总结和推广应用了普查普治、补查补治、复查复治(人均4次查治),疫点人群服药,村组人群全民服药,对象治疗加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等防治措施,使微丝蚴率以村为单位降至1%以下。1986年经卫生部考核验收,全市实现基本消灭丝虫病。1982—1997年实施了以重点人群对象治疗,疫点人群治疗和局部地区普服低、中剂量海群生药盐等巩固措施,并进行了纵、横向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监测。我市13个流行县分别于1994—1996年接受四川省组织的审评和1997年重庆市组织的全国丝虫病专家组的审评,确认我市消灭丝虫病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10.
张绍江 《新中医》2007,39(6):71-72
阴斌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业医50载,精研于《内经》、《伤寒论》,临证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颇有效验。现将其治验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