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阑尾血吸虫病是血吸虫感染的许多并发症之一。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经常遇见。1909年Turner首先描述了这种疾患,他主要归因为埃及血吸虫病,而很少归因子曼氏血吸虫病,更多的报告证实了这个病因学。在1943、1955两年间,不同地区埃及血吸虫病和曼氏血吸虫病发病率的调查中,从送检的37个阑尾标本中,发现7个组织学上  相似文献   
2.
慢性早期血吸虫病的免疫学和B超诊断的分析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汪少英,张桂盛,王学珍,张苏,钟桂华,张丽珍慢性早期血吸虫病的症状表现较轻,甚至全无症状.因此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我们对来我所门诊就诊的210例慢性早期血吸虫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吡喹酮是一种广谱抗蠕虫药物,目前国内外普遍用于治疗血吸虫病。1983年重庆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将合成吡喹酮的中间体拆分,获得左旋与右旋吡喹酮,经动物实验证实左旋吡喹酮是主要的杀虫成份,其抗血吸虫活性优于混旋吡喹酮。1984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包虫病患者口服丙硫咪唑后肠道吸收好,血清、肝、肺组织及包虫囊液中该药物浓度均较高,认为是很有希望的治疗包虫病的药物。1985年以来,我们用丙硫咪唑治疗包虫病15例,并进行了随访观察。一、治疗对象 15例均为男性,年龄13~16岁,15例中来自四川12例,新疆3例。病例中肝棘球蚴病3例,肝、肺、皮下棘球蚴病5例,肺棘球蚴病1例,肝泡球蚴病3例,肝混合感染并皮下棘球蚴病3例。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山区,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出现血性腹泻50例。 吡喹酮片剂系南京制药厂生产,批号860301,采用30mg/kg每天1次×2d治疗者,血性腹泻发生率为0.8%(2/265):40mg/kg1次顿服者,发生率为2.7%(48/1791)。  相似文献   
6.
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病理及超声图改变实验观察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张桂盛,周国兴,黄启华,刘光惠日本血吸虫病所引起的肝纤维化声象图无论对病人及实验兔的观察都有报导,我们在执行TDR的资助课题时,从疫区人群抽样中,超声图显示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7.
8.
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省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当前山区重疫区多在山丘地区,研究该区流行特点对于防治山区血吸虫病及研究防治对策具有现实意义。我们于1986年在川西盆地西南边缘山区的眉山县海珠乡和郑军乡进行了调查,区内海拔为500~700m,人群居住分散,多系单家独户,调查范围为2个乡、10个村。计53个村民组,人口6 055人,耕牛619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994—1997年在感染率>15%的流行村进行为期4年的吡喹酮隔年普治(A组)和每年普治(B组)对照试验显示,A组人群感染率下降78.23%,耕牛感染率下降63.61%,人群EPG下降79.90%;B组分别下降77.69%、46.40%和92.84%。两组粪检阳性者的B型超声波图像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效果相当,但是A组费用仅为B组的1/2。对于经济欠发达的高度流行区,用吡喹酮隔年普治1次是一种既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又能低成本长期运作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