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FA160型粪便自动分析仪(简称FA160)检测粪便隐血的效能。方法将FA160及配套卡型便潜血试剂(简称W试剂)作为仪器法,将单独采用W试剂或条形便潜血试剂(简称A试剂)手工检测作为手工法。对仪器法和手工法的最低检测限、检测范围进行评估,同时评价仪器法的携带污染。同时采用仪器法和手工法检测232例临床粪便标本,比较2种方法粪便隐血试验(FOBT)的阳性率。比较2015年手工法与2016年仪器法FOBT的阳性率。结果仪器法和手工法检测血红蛋白(Hb)的最低检测限为0.1μg/mL,检测范围为0.1~2 000.0μg/mL。携带污染试验结果显示仪器法无携带污染。手工法2种试剂的总符合率为96.55%,一致性较好(Kappa=0.87),但W试剂阳性率高于A试剂(P=0.008)。仪器法与手工法的总符合率为93.53%,仪器法与W试剂手工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5),2种方法FBO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与A试剂手工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8),但2种方法的FOB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15年(手工法)与2016年(仪器法)FOB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160可用于临床粪便标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艰难梭菌A&B毒素测定在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艰难梭菌毒素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02/08收集的155份住院腹泻患者大便标本,采用VIDAS艰难梭菌A&B毒素检测试剂盒进行毒素检测。根据A&B毒素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艰难梭菌毒素检测阳性(CDAB阳性)组、艰难梭菌毒素检测灰区组和艰难梭菌毒素检测阴性组。对3组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包括大便常规、血常规、生化检测以及粪便镜下微生物学检查,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使用抗生素与预后情况等。结果共检测了155例腹泻患者的大便标本,其中艰难梭菌A&B毒素阳性17例(10.97%),可疑6例(3.87%)。155例腹泻患者分为艰难梭菌毒素阳性、可疑和阴性3组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分析,大便隐血试验在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7)。3组病患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抗真菌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可能是引起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艰难梭菌A&B毒素检测技术成熟并已商品化,该方法快速、简单、特异性高,可以作为艰难梭菌临床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大便隐血试验可提示艰难梭菌感染,但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荒漠、山丘和平原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种群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用7个微卫星标记(Lm2TG,Li21-34,Li71-19,Li45-24,Li71-7,Li71-33,Li72-17/2)分别对中国不同疫区的5株杜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9044、SC9、771、LIU和XU)与WHO杜氏利什曼原虫参照株(MHOM/IN/80/DD8)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序列的微卫星多态性,使用MEGA5.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推断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种群结构。结果 6株杜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均扩增出7个微卫星位点。7个位点在杜氏利什曼原虫中检出3~7个等位基因,基因多样性最低为0.523 8(Li45-24),最高为1.000(Li72-17/2)。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中国不同疫区的5株分离株与WHO参照株聚合为一群,其中山丘疫区四川犬分离株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结论中国不同疫区杜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微卫星序列存在丰富的多态性,种系发育分析显示利什曼原虫遗传多态性与地理来源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用hsp70基因探讨我国各疫区不同宿主利什曼原虫的种系发育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自中国各疫区不同宿主的利什曼原虫之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将扩增的目的片段纯化后测序。使用MEGA5.0软件对测序产物进行多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与国外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hsp70序列共同分析,观察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在世界范围利什曼原虫的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中的地位。结果中国各流行疫区利什曼原虫均获得约1300bp长度的hsp70基因片段,存在丰富的多态位点。中国23株利什曼原虫经hsp70基因分型聚集为四群,其中人来源的原虫分离株均在A群,为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并分为杜氏利什曼原虫指名亚种(L.donovani)和杜氏利什曼原虫婴儿亚种(L.infantum)两个亚支;分离自新疆沙鼠或白蛉的6株利什曼原虫聚在B群,为都兰利什曼原虫(L.turanica);分离自新疆白蛉和内蒙古沙鼠的两株利什曼原虫为C群沙鼠利什曼原虫(L.gerbilli);分离自内蒙古蜥蜴和新疆白蛉的两株原虫为D群蜥蜴利什曼原虫(Sauroleishmania)。结论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属于利什曼原虫亚属的不同种和蜥蜴利什曼原虫亚属,我国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种系发育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营养素莫纳可林K和辅酶Q10对代谢综合征(Met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无心血管病史的MetS患者156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治疗组(营养素治疗联合饮食管理)和对照组(单纯饮食管理),每组各78例;比较2组血压、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和血糖水平;检测2组不良反应指标[血肌酐(SCr)、肌酸激酶(CK)、转氨酶(AST、ALT)]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TC、LDL、TG和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Cr、CK、AST、ALT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充营养素莫纳可林K和辅酶Q10能显著改善MetS患者的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正血常规检查是临床诊断中的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在血液性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检验人员在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应注意仪器提示的报警信息,以减少漏检和误报的发生。我们通过对1例血常规漏检异常细胞的病例进行回顾和反思,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组蛋白脱乙酰酶2(HDAC2)、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FRP2)表达水平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宝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诊治老年CHF患者117例为CHF组,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47例、Ⅲ级38例、Ⅳ级32例;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健康者12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DAC2、SFRP2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Pearson分析CHF患者血清HDAC2、SFRP2与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DAC2、SFRP2对CHF的诊断价值。结果 CHF组血清HDAC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SFRP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Z)/P=14.476/<0.001、17.465/<0.001、23.903/<0.001];血清HDAC2水平比较Ⅱ级<...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粪便标本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并评价该方法在临床粪便标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并使用Real-Time PCR方法对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标准株DNA进行扩增,以建立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的Real-Time PCR技术.同时收集临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221例并分别采用镜检法、Real-Time PCR法和ELISA原虫抗原检测法进行监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3种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检测性能.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Real-Time PCR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最低检测限为0.5 fg/μL,可用于临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检测.相对而言,Real-Time PCR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优于镜检法和ELISA原虫抗原检测法.  相似文献   
9.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肌病之一,以左心室增大或双心室增大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点,主要表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并发症、胸痛等[1]。迄今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遗传因素、代谢异常等有关。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病死率较高,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引起心力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阿片麻醉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的可行性,为围手术期镇痛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本次研究基于按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间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全身麻醉妇科腔镜手术患者70例分为两组,分别为无阿片麻醉组(A组)与常规阿片麻醉(B组)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丙泊酚及七氟烷的用量,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复苏时长、平均动脉压、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七氟烷的平均消耗量,B组大于A组(P <0.05);对比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复苏时长,B组大于A组(P <0.05);在T0、T4时点,B组心率高于A组,在T1、T2、T3时点,B组心率低于A组(P> 0.05);在T0、T1、T2时点,A组平均动脉压高于B组;在T3、T4时点,A组平均动脉压低于B组(P>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