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科自1998年12月~2003年7月共行72例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Rh(E)溶血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患儿,女,26h,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在本院出生。主因全身皮肤黄染8h入院。患儿于出生后18h家长发现患儿颜面稍有发黄,于8h后患儿皮肤黄色加重,转入我科。尿为浅黄色。入院查体:体温36.7℃,心率150次/min,呼吸52次/min,血压72/44mmHg。神清,精神稍倦,反应尚好;全身皮肤中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结果。方法 对2000年3月~2003年4月初次采用玻璃体切除,并追踪观察6个月以上的49例51眼,术后解剖复位率。视力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手术后解剖学复位51眼中41眼,占80.3%,最终视力提高24眼(47%)。不变16眼(31.3%),下降者11眼(21.7%),术中医源性裂孔29眼(56.9%),术后视力0.1以上者多为黄斑脱离≤2个月,为12眼中6眼(50%),与2个月以上者(39眼中5眼,占2.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黄斑视功能低下者较多,为了提高术后视力,早期玻璃体手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化疗在老年人浸润性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术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保留膀胱,同时髂内动脉置化疗泵,术后定期注射化疗药物顺铂(PDD)50 mg及氨甲喋呤(MTX)40 mg,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1个月1次至1年,每3个月1次至3年。结果52例获得6~60个月随访,平均36个月。无复发者36例,有效率69.2%。术后1、2、3、4、5年内分别有4、3、3、2、1例发生局部复发,3例于术后2、3、4年远处转移而死亡。化疗副作用较静脉用药及膀胱腔内灌注明显减轻。结论动脉化疗可以作为老年人浸润性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且能保留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5.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以急性葡萄膜炎、玻璃体炎、闭塞性视网膜动脉炎、视网膜全层坏死、视神经病变及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为主要特征[1,2].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环扎加压术对于术前黄斑区无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53例53只眼视网膜脱离并且术前黄斑区无病变的患者接受环扎加压术.主要检查矫正视力和黄斑区OCT,Amsler表.结果 发现术后黄斑区存在病变的患者视物变形的发生率与术后黄斑区无病变的患者视物变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患者环扎加压术后黄斑区出现病变与术后出现视物变形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随机采用传统治疗方式与改进方式对视网膜中央动脉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对确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54例(54只眼)患者给于吸氧、局部及全身改善循环治疗,并给予静脉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传统组患者采用常规前房穿刺,改进组采用改进型前房穿刺治疗患眼。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变化,进行眼压监测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对治疗后视力变化分类统计,应用Wilcoxon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分析,传统改良组视力较传统改良组视力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改良组前房穿刺后未见并发症增多。治疗后1周进行FFA检查,传统组2只眼,传统改良组5只眼,显示视网膜血管充盈正常。结论改进型前房穿刺术在CRAO的综合治疗中拥有经济,简便,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内界膜剥除治疗白内障术后囊样黄斑水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界膜(ILM)剥除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囊样黄斑水肿(CME)的手术效果。对象和方法对于经前置镜和光学相干眼底断层扫描(OCT)确诊,无前部玻璃体牵引因素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囊样黄斑水肿进行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离术14例(15眼),追踪观察其视力预后、囊样黄斑水肿消失时间。结果术后全部病例的CME迅速改善,消失时间为1~12月,平均2.9月,2月内消失者占80.00%。视力预后与白内障手术到CME发生的时间、CME到ILM剥除术的时间间隔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对于无前部玻璃体牵拉因素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CME,早期行内界膜剥除术可以促使CME改善或消失,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9.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CRVO患者RON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视力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12只患眼视力均在0.1以下,伴有严重出血、视网膜水肿。手术时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刀(MVR)或CRVO切开刀(CRVO knife)刺入视盘鼻侧,切口深达筛板及筛板后且于筛板区鼻侧切开。手术后随访观察2~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6.5个月。对比观察手术眼视力、视野及眼底改变情况。结果12只患眼的RON手术均获成功。9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占75%,6只眼手术后视力大于或等于0.1,占50%。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和FFA、OCT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出血逐渐消失,静脉怒张、纡曲明显好转;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减轻或消失;黄斑囊样水肿消退,3只眼黄斑中心凹恢复。3只眼手术中视神经出血,晚期4只眼视神经切开部位萎缩。结论视盘鼻侧边缘的RON安全可行,可以改善CRVO患眼的视力,缓解视网膜出血和水肿。(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0-12)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性腺外精原细胞瘤(附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性腺外精原细胞瘤的认识,方法:5例原发性性腺外精原细胞瘤,均经手术切除及组织病理学证实,术后分别行化疗或放疗。结果:随访至今5例患者均健在,结合文献对原发性性腺外精原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进行讨论。结论:原发性性腺外精原细胞瘤少见,症状因部位而异,容易误诊,组织病理检查对该病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治疗上尽量完整手术切除,但不必勉强,该肿瘤对放,化疗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