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部CT中通过测量胸、腰椎CT值,诊断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完善了腹部CT检查,部分患者完善了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XA)。测量T12椎体至L3椎体的CT值,分析每一椎体CT值与DXA检查基于L1~L4椎体测得的T-score值相比诊断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以椎体CT值为诊断标准,将纳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n=55)与骨量正常组(n=57),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检验、Bonferroni校正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  相似文献   
2.
张宸瑞  李晓岗  顾雯  杨培  余从涛  贺森  曹冠华 《中草药》2023,54(9):3022-303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广泛定殖于植物根系,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的共生内生真菌。归纳分析了AMF介导宿主植物提高对细菌、真菌、线虫等病原微生物胁迫抗性能力,发现AMF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有着明显特异性,且受植物的种类、AMF多样性、定殖密度等因素影响。AMF主要通过激活茉莉酸、水杨酸等植物激素介导的系统性抗性,调控ERF等转录因子表达,增强营养物质吸收,改善植物根系结构,竞争病原体生态位点,调节根系有益分泌物等途径来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并可与植物共生放线菌(plant symbiotic actinomycetes,PSA),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等益生菌存在协同增效作用。明确AMF提高植物抗病原微生物胁迫能力的作用机制对实施生态农业、中药绿色种植、生物防控植物病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发生低骨量、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善了骨密度检查的PBC患者128例,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28例,低骨量组58例,骨质疏松组42例,分析PBC患者发生低骨量、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PBC骨量正常、低骨量、骨质疏松3组患者中,年龄、PBC病史、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疗程、UDCA治疗应答情况、长期使用利尿剂、肝硬化、腹水、肌少症、高脂血症,以及胆汁酸、DB 、IgA、IL-6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龄、合并腹水、肌少症、高脂血症是PBC患者发生低骨量、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BC患者低骨量、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高龄、腹水、肌少症、高脂血症是PBC患者发生低骨量、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