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组织工程支架在犬急性脊髓损伤修复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携带神经干细胞的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可降解支架移植在犬脊髓急性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制作犬T13脊髓左侧半切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细胞支架组在损伤后1周时将填充神经干细胞的PPC可降解支架植入损伤区.支架组只植入支架,对照组不作移植。8周后观察支架的组织反应、降解情况及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分化和脊髓轴突再生情况。结果支架部分降解,管腔内未见瘢痕侵入。神经干细胞向支架邻近部位广泛迁移、扩散,并分化为3种神经细胞表型。神经丝蛋白(NF)及髓鞘碱性磷酯蛋白(MBP)免疫组化显示细胞支架组脊髓损伤区邻近部位的继发损害较其他组轻。结论携带神经干细胞的PPC可降解支架在犬脊髓组织中无明显组织反应.能够抵御瘢痕侵入:其携带的神经干细胞能够整合入邻近脊髓组织并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患者16例,颈动脉中度狭窄(50%≤狭窄率〈90%)患者30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支架成形术,术中均采用保护装置和自膨式支架。观察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和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13例,持续低血压5例,颈动脉痉挛6例,共24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6例,持续低血压7例,颈动脉痉挛8例,高灌注综合钲1例,脑出血1例,共23例次。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同侧缺血性卒中1例,冠状动脉缺衄事件5例,共6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缺血事件3例次,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颈髓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显微手术切除71例颈髓肿瘤,其中髓内23例,髓外48例,根据其部位和病理类型采取不同入路和手术方法。结果 髓内肿瘤全切16例(69.6%),髓外肿瘤全切44例(91.7%)。18例髓内肿瘤(78.3%)和43例髓外肿瘤(89.6%)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或保持稳定。结论 对颈髓肿瘤应该积极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位置、大小、范围和病理学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材料与方法 经端粒酶转染人胚胎脑室下区(SVZ)细胞建立永生化的神经前体细胞系,并转基因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用于标记和示踪.  相似文献   
5.
双侧裂综合征(congenital bilateral pefisylvian syndrome,CBPS)是先天性脑发育畸形的一种罕见类型.本文报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CBPS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形成原因、疾病特点以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侧颅底颅内外沟通瘤的手术策略、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前侧颅底沟通肿瘤50例,着重于肿瘤部位、范围、病理与病例选择、术前计划、入路选择、手术技巧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全切31例,次全切15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3例,无死亡病例。绪论根据肿瘤病理类型、位置、范围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利用不同工具和方法,争取一期全切肿瘤。重建颅底硬膜及颅骨结构,避免脑脊液漏。保留功能和容貌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面部脱套入路在颅底交界区手术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选择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与耳鼻喉科联合开展的3个病例,介绍其病例特点、手术方法、手术效果等,结合文献,分析面部脱套入路与相关手术入路的优缺点。结果 3例手术均为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减退。病理示皮样囊肿1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1例、神经源性良性肿瘤1例。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采用面部脱套入路切除颅底交界区肿瘤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手术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1例蝶筛型脑膜脑膨出伴脑积水合并唇腭裂、左眼球发育不良、胼胝体缺如病例,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患儿,女,4岁.上腭底部有反复膨出肿物并进行性增大4年伴尿量增多2年入院.查体发现患儿有唇腭裂、左眼球发育不良、鼻中隔软骨缺损及语言发育障碍,口腔内可见硬腭顶部有膨出肿物,质软,哭闹时增大.CT及MRI显示脑积水,胼胝体缺如,第三脑室、垂体、下丘脑、部分视路经蝶筛部骨缺损疝入口腔.完善检查后行Ⅰ期脑室-腹腔分流,Ⅱ期行经前颅窝底硬膜外入路脑膜脑膨出复位修补术.结果 手术后MRI显示疝出的下丘脑、垂体、视路基本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患儿语言功能及尿崩症明显好转.结论 此例患儿疾病产生可能与妊娠早期组织诱导缺陷及神经外胚层与表皮外胚层分离障碍相关,对此类患者Ⅰ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减轻脑组织压迫,Ⅱ期行颅底脑膜脑膨出修补以恢复颅底正常解剖结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 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颅内动脉瘤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资料并应用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随访术后载瘤血管及瘤颈残留情况。三维的旋转数字图像由脑血管造影机球管和影像增强器的同步2次240°旋转获得,应用Volume Viewer软件对原始三维图像进行重建,固定密度值并选取感兴趣区,用Navigator软件进行血管虚拟内镜成像,观察血管腔内结构。结果 53例术前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清晰,共检出动脉瘤62个,其中动脉瘤体有穿支血管发出19例(15例手术证实),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7例(4例手术证实),载瘤动脉内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例(3例手术证实)。术后31例3D DSA随访:28例未见瘤颈残留,2例出现载瘤动脉轻度狭窄;2例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血管腔内;1例动脉瘤栓塞后瘤颈复发残留,再次开颅夹闭动脉瘤。结论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评估颅内动脉瘤管腔结构的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动脉瘤的术前判断,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可以用于动脉瘤术后的随访,为明确术后载瘤动脉及瘤颈情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下颌入路切除颅中凹底与颞下窝沟通肿瘤和术后重建的方法。方法采用经下颌入路及与额颞联合入路对11例此区域肿瘤行显微手术切除,手术重建包括硬膜修补、手术残腔消除及骨固定。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无死亡及严重残疾。12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经下颌入路及与额颞联合入路能提供良好的显露.可安全、彻底地切除肿瘤,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使用显微技术,可靠重建颅底,及重视病人术后的功能和美观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