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抚触按摩对新生儿黄疸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兰  张堤  施贵宏 《右江医学》2009,37(1):47-48
目的探讨抚触按摩对新生儿黄疸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足月正常新生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护理和母乳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国内改良简易抚触法,2次/天,每次20 min,连续10天。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体重、身高、摄入奶量、睡眠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抚触按摩有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EUS-GBD)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EUS-GBD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共纳入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引流,平均操作时间(26.0±3.1)min。4例患者置入双猪尾型塑料支架;1例患者Ⅰ期植入鼻胆引流管,5 d后在内镜下剪断引流管作内引流。5例患者术后胆囊炎症状明显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46~692 d,所有患者未出现胆囊炎复发和支架移位。结论 在有经验的内镜中心,对于无手术条件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行EUS-GB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哮喘患儿行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统计我院儿科2008年2月-2011年4月52例行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不明显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52例哮喘患儿中家长知识缺乏8例,占15.38%;家长对雾化吸入治疗缺乏信任感5例,占9.62%;家庭经济原因4例,占7.65%;家长对患儿过分溺爱而拒绝治疗5例,占9.62%;患儿不配合、顺从性差11例,占21.15%;吸入技巧掌握不当7例,占13.46%;护理人员操作流程不规范5例,占9.62%;健康宣教不到位7例,占13.46%。结论:引起哮喘患儿行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提高了患儿吸入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诊治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相应处理,以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ERCP诊治的共172例16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麻醉方式、疾病诊断、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72例患儿共接受375次ERCP操作,胆道疾病210例次(56.0%),胰腺疾病245例次(65.3%)。分别完成胆、胰管开口切开,胆、胰管取石,胆、胰管内支架置入,鼻胆管、鼻胰管引流等相关操作。操作成功率为99.5%(373/375),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25/375),包括13例次(3.5%)术后胰腺炎,8例次(2.1%)术后出血,6例次(1.6%)术后胆管炎,并发症均于治疗后缓解。无重症胰腺炎、穿孔、ERCP相关死亡发生。首次ERCP操作及反复多次插管的术后胰腺炎风险更高(P<0.05),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患儿术后出血风险更高(P<0.05)。结论 儿童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成人相近,并且与治疗方法有关,内镜医师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选择合适的方法操作时,儿童ERCP仍可被视为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张堤  陈兰 《右江医学》2012,40(5):692-693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进行采血和输液的效果及优越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2月因各种疾病入住我院儿科的危重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头皮及四肢浅静脉置留置针进行采血和输液,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置留置针进行采血和输液,对两组患儿每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每次采血成功率、每次成功穿刺置管的时间、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每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每次采血成功率、每次成功穿刺置管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将采血和输液两项操作融为一体,既缩短了操作时间,又增加了置管成功率,为抢救工作赢得了时间,减轻了患儿的身心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快速提供实验室检查数据,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诊治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ERCP诊治的共115例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麻醉方式、治疗方法、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115例患儿共接受221例次ERCP操作,其中,诊断为胆总管结石81例次,胆总管囊肿22例次,胆道蛔虫症3例次,慢性胰腺炎66例次,胰腺分裂症45例次,急性胰腺炎43例次。31例次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分别完成胆、胰管开口切开,胆、胰管取石,胆、胰管内支架置入,鼻胆管、鼻胰管引流等相关操作。操作成功率为98.6%(218/221),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2%(16/221),包括7例次(3.2%)术后胰腺炎,5例次(2.3%)术后出血,4例次(1.8%)术后胆管炎,并发症均于治疗后缓解。 结论 儿童胆胰疾病中先天性解剖异常较为常见,早期儿童胆胰疾病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进行ERCP诊治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