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脑-星状神经节-心房通路对犬急性脑卒中(AS)后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26只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6)、急性脑卒中组(AS组,n=7)、星状神经节消融(stellate ganglion ablation)组(SGA组,n=6)和巨噬细胞清除组(CL组,n=7)。Sham组犬开颅手术后不行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AS组行MCAO后建立AS模型;SGA组行MCAO后行左侧星状神经节(LSG)消融;CL组行MCAO后于左、右心房注射磷酸二钠脂质体。4组犬于3 d后记录心房有效不应期(ERP)、有效不应期离散度(dERP)、房颤诱发率、交感神经活性、巨噬细胞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AS组心房dERP[(14.8±2.1)ms对(36.5±4.8)ms,P<0.05]和房颤诱发率[(4.4±2.2)%对(24.4±4.4)%,P<0.05]均明显升高,而SGA组与CL组dERP[(36.5±4.8)ms对(21.0±3.6)ms,(17.6±2.8)ms,均P<0.05]和房颤诱发率[(24.4±4.4)%对(5.5±2.7)%,(5.3±3.2)%,均P<0.05]均较AS组显著降低;Sham组、SGA组和CL组间房颤诱发率和巨噬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组和CL组LSG活性均较Sham和SGA组明显增加;AS组巨噬细胞和相关炎性因子浸润明显高于Sham、CL和SGA组。结论脑-星状神经节-心房系统可通过增加心房组织巨噬细胞水平增加AS模型犬房颤的易患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昼夜不同时间对犬行右心房快速起搏(RAP)观察其对心房颤动(房颤)诱发情况及自主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18只杂种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白天起搏组(D组)、夜间起搏组(N组)和对照组(C组),各6只。其中,D组起搏时间为6:00至18:00,N组为18:00至次晨6:00,C组为装入起搏器不起博。所有犬饲养8周后测定其心率变异性(HRV)、各部位不应期(ERP)及房颤诱发情况,同时测定血清及心房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乙酰胆碱(ACh)水平,心房组织中交感神经(TH)和副交感神经(ChAT)的表达情况,以观察昼夜心房刺激对炎性因子及神经重构的影响。结果8周后,D组和N组HRV各参数除低频(LF/HF)外均显著高于C组,且D组亦明显高于N组,而C组中HRV各参数与基线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各部位ERP均显著低于N组,ERP离散度(dERP)则高于N组[(27.33±5.16)ms对(17.67±6.86)ms,P<0.05];与C组比较,N组各部位ERP均较低且dERP较高[(17.67±6.86)ms对(9.50±3.27)ms,P<0.05]。D组的房颤诱发率显著高于N组和C组[(70.37%±18.14%)对(46.30%±19.14%),(11.11%±0.99%),均P<0.05]。与N组和C组比较,D组犬RAP可明显升高ChAT、TNF-α和IL-6,降低TH和ACh水平。结论长期间断白天心房RAP较夜间RAP更易诱发犬心房电重构和神经重构,进而促进房颤发展。  相似文献   
3.
背景:心衰常伴随各种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收缩性心衰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分析各项心电图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的收缩性心衰患者病历资料,选取我院住院期间94名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心衰患者。我们根据患者射血分数将患者分为两组:LVEF≤35%,LVEF>35%,并分析患者住院资料,提取12导联心电图心律失常和心电图异常情况,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结果:纳入收缩性心衰患者94名,其中LVEF≤35%患者31名。常见的伴随疾病包括高血压52.1%,糖尿病29.8%,冠脉疾病25.5%,扩张性心肌病23.4%,慢性肾脏病12.8%,卒中9.5%。心电图分析发现:24.7%的患者有心动过速,23.7%的患者QRS>120ms,51.1%的患者矫正QT(QTc)间期延长(男性QTC>440ms,女性>460ms)。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室早各占26.8%和25.8%,房颤患者中,快室率占32%。另外好发的心律失常中房早占18.3%、窦性心动过速占16.1%、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占7.5%、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占5.3%。与另一组相比,严重收缩性心衰患者(LVEF≤35%)QRS波时限(P<0.001)和QTc(P=0.008)间期明显延长。结论:收缩性心衰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房颤和室早,并且QRS波时限和QTc间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