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将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A组,81例),镇痛泵镇痛组(B组,70例),肋间神经局部注射长效利多卡因镇痛组(C组,45例)以及术后肌注曲马多镇痛组(D组,20例)。根据术后疼痛P rince-H enry评分法、肺功能监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辅助镇痛药物应用情况,比较四组术后镇痛效果。A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C、D组(P<0.05);在肺功能监测指标中,四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及术后镇痛药的用量较B、C、D组明显减少(P<0.05)。认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是一种可靠的预防胸外科手术术后剧烈胸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77例开胸手术患者应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进行术后镇痛,并与其他镇痛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肋间神经冷冻组患者主观感受疼痛显著减轻,总有效率达97%;术后止痛药需要量及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少于另两组,由于减少剧烈疼痛的刺激,有利于机体功能的自身调节,患者咳嗽有力,气道通畅,肺扩张好,肺泡有效通气量增加,从而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机会减少;在肺功能的检测中,肋间神经冷冻组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对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切口疼痛缓解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少,可以在胸外科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胸外科手术尤其足开胸手术后切口疼痛是非常剧烈的,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肺不张甚至呼吸衰竭及其他系统的病理改变。因此,术后镇痛的研究日益受到重现,从而出现了多种镇痛方法。作着重探讨了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抑制肺气肿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治疗肺功能严重损害已经得到实验证实。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肺气肿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对照组、静脉组及气管组,均用烟熏加气管内滴注猪胰弹性蛋白酶法建立肺气肿模型。静脉组和气管组经尾静脉及气管途径移植雄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尾静脉和气管内注射PBS,移植后14 d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肺泡壁细胞凋亡指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静脉组及气管组均能减轻肺气肿病理改变,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凋亡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但是静脉组与气管组比较,肺气肿病理改变、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两种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气肿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从方便易行的角度考虑经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气肿较为有优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通过旁分泌机制改变周围区微环境,通过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细胞凋亡和维护自主神经功能稳定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肺功能严重损害。目的: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观察其对实验性肺气肿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24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后两组烟熏加气管内滴注猪胰弹性蛋白酶法建立肺气肿模型。建模后大鼠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移植后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数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肺泡壁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实验组大鼠的肺组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气肿病理改变,实验组较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实验性肺气肿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改善了肺气肿病理学,对肺气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诊断胸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 年3 月—2019 年3 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行EBUS-TBNA 检查的患者110 例。所有患者行 EBUS-TBNA 检查前接受CT 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CT)进行初步筛查。在彩色多普 勒超声指导下,经活检针(18 G)对110 例纳入对象行穿刺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EBUSTBNA 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计算其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分析EBUS-TBNA 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明确Kappa 值。结果 经CT 或PET-CT 初步筛查,110 例受检者中, 疑似胸部恶性肿瘤81 例(73.64%),疑似结核病29 例(26.36%)。经手术病理诊断,81 例疑似胸部恶性肿瘤 患者中,75 例(92.59%)确诊为恶性肿瘤;29 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中,22 例(75.86%)确诊为结核病。EBUSTBNA 诊断胸部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749(95% CI :0.711,0.904)。EBUS-TBNA 诊断结核病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731(95% CI :0.703,0.917)。EBUS-TBNA 诊断恶性瘤纵隔 淋巴结转移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604(95% CI :0.697,0.825)。110 例受检者中,2 例(1.82%) 存在轻微不适,但均对该检查方式耐受。结论 EBUS-TBNA 对胸部恶性肿瘤、结核病及恶性瘤纵隔淋巴结 转移的诊断有较高价值,与手术病理诊断呈高度一致性,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应用纯钛肋骨接骨板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在全麻下采用纯钛肋骨接骨器内固定术治疗,其中单侧肋骨骨折46例,双侧肋骨骨折34例;合并胸腰椎骨折15例,肩胛骨骨折23例,颅脑损伤10例,胸腹联合伤5例,肺挫裂伤49例,血气胸60例,锁骨骨折12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胸痛明显减轻,胸壁稳定,呼吸功能恢复,痊愈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无明显胸廓塌陷畸形,胸部X线片或CT示内固定牢固,肋骨骨折端骨性愈合.结论 应用纯钛肋骨接骨板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手术简单,固定牢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全胃的3种类型慢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动物模型制备方法,以提高模型制备的质量及成功率.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对照组(n=20)、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组(n=47,食管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单纯胃食管反流(GER)组(n=20,幽门部分缝扎 贲门肌切开术改行胃底食管吻合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ER)组(n=21,空肠食管吻合术改行胆总管开口远侧十二指肠与食管吻合术),分别制备保留全胃的3种类型GERD动物模型.术后对动物持续喂养观察及测量体质量,并对非预期死亡动物随即进行尸体解剖;存活动物分批于术后1、2、3、4个月处死进行食管病理分析.结果:麻醉意外死亡3只.术后非预期死亡26只(24.1%),其中DGER组死亡18只(38.3%),GER组1只(5%),DER组死亡7只(33.3%).SO组中动物未见死亡.尸解分析死亡原因有梗阻、感染、窒息、出血、吻合口瘘和穿孔等.各模型组存活动物均可见不同程度病变形成,且术后生存质量良好.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保留全胃的3种类型慢性GERD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模型质量及病变形成率高,但术后动物死亡率亦较高.要制备符合研究需要的慢性GERD动物模型,不但要选择合理的术式以保证模型质量,还要采取一定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非预期死亡率,以提高模型制备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瓣内置壳聚糖管状支架补颈段食管部分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21只大耳白兔,制成颈段食管部分缺损模型,破损处内置壳聚糖管状支架,外附肌瓣修补。观察术后动物体质量变化;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各处死动物3只,肉眼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食管缺损修复情况;术后第16周行食管钡透,观察食管狭窄及蠕动情况。结果术后动物存活18只,第4周肌瓣组织愈合良好,壳聚糖管未吸收,光镜下见炎性反应;第8周聚糖管部分吸收,肌瓣血运良好,无纤维组织增生;第12周壳聚糖管完全吸收,肌瓣内表面黏膜再生,无管腔狭窄。术后第16周,钡透见食管通畅、无狭窄,蠕动弱。结论肌瓣内置壳聚糖管状支架修补颈段食管部分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