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影响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局的患者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图像特征,对比日本多中心CTO注册中心(J-CTO)评分、临床-病变相关(CL)评分对PCI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AG检查确诊CTO病变并尝试进行PCI的157例患者共162处病变。根据病变行PCI是否全部成功分为PCI成功患者组(121例)以及PCI失败患者组(36例),根据病变最终是否成功开通分为PCI成功组(125处)以及PCI失败组(37处)。收集患者临床及CAG病变特征资料,分析影响CTO-PCI成功的因素,采用CL评分及J-CTO评分分别对病变进行评价,比较预测价值差异。结果157例患者中男性130例(82.8%),平均年龄(60.0±9.7)岁,最终PCI成功开通CTO病变125处(77.2%)。PCI失败患者组既往CTO病变PCI失败(33.3%比16.5%,P=0.028)、既往PCI(47.2%比28.1%,P=0.035)比例显著大于PCI成功患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I失败组近端钝形纤维帽(56.8%比32.0%,P=0.006)、病变长度≥20 mm(67.6%比22.4%,P<0.001)、病变迂曲>45°(45.9%比16.0%,P<0.001)以及侧支循环Rentrop 0~1级比例(27.0%比9.6%,P=0.007),J-CTO评分[(2.24±1.01)分比(1.05±0.94)分,P<0.001]、CL评分[(3.01±1.22)分比(1.80±1.26)分,P<0.001]均高于PCI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长度≥20 mm(OR 0.216,95%CI 0.082~0.569,P=0.002)、近端钝形纤维帽(OR 0.232,95%CI 0.091~0.590,P=0.002)以及侧支循环Rentrop 0~1级(OR 0.299,95%CI 0.094~0.949,P=0.040)为PCI成功开通CTO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CL评分及J-CTO评分预测PCI结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95%CI 0.675~0.814)和0.794(95%CI 0.723~0.85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结论病变长度≥20 mm、近端钝形纤维帽以及侧支循环Rentrop 0~1级为PCI成功开通CTO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CTO-PCI结局方面,CL评分与J-CTO评分预测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但CCTA只能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学信息,在分析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方面存在不足。随着CCTA一些新技术的发展,使得CCTA可同时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和功能学信息。本文对CCTA的管腔内衰减梯度(TAG)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人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的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并评价PLG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共纳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5例,正常对照组128例,所有入选对象均经临床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术等检查确诊。抽取静脉血测定PLGF水平,同时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定量指标,并与血清PLGF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血清PLGF水平比较〔正常对照组(55.82±29.37)vs.稳定性心绞痛组(69.43±32.17)vs.不稳定性心绞痛组(85.94±49.18)vs.心肌梗死组(109.16±62.07)n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GF与QCA分析中的直径狭窄程度和管腔面积狭窄率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57,P=0.001;r=0.157,P=0.001);未发现PLGF与最小管腔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存在相关性。结论:检测血清PLGF水平可能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分别基于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TA)成像及冠脉造影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斑块成分及病变特点分析,分析临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吸烟)与斑块成分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及北京友谊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单支CTO病变,且在住院前2个月内完成冠脉CTA的195例患者。应用冠脉CTA对CTO病变进行斑块成分分析,应用冠脉造影分析CTO病变特点。结果 基于冠脉CTA分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坏死脂核容积[55.88(26.40~98.96) vs. 62.41(31.62~117.91)]、纤维脂肪斑块容积[25.08(9.93~50.18) vs. 29.57(13.62~56.31)]、纤维斑块容积[17.39(3.31~45.52) vs. 12.53(3.34-33.83)]、钙化斑块容积[0.85(0.00~6.44) vs. 0.11(0.00~7.84)]、纤维钙化斑块容积[18.96(3.31~52.83) vs. 15.42(3.34-44.34)]等方面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5.
<正>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临床病例中,有40%~65%的患者存在多支血管病变(multivessel disease,MVD)。MVD患者的病死率较单支血管病变(single vesseldisease,SVD)者显著增高,因此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nfarctrelated artery,non-IRA)对疾病临床进程及预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和欧洲心脏学会(ESC)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指南将发病12 h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前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治疗降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然而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仍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是减少其发生的关键。方法回顾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复查冠脉造影的连续病例201例,排除合并感染、支气管哮喘,风湿免疫性疾病、支架植入术后小于12个月的患者(16例),ISR患者(88例,ISR组)以及非ISR患者(97例,非ISR组)纳入研究。比较2组临床特征,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学指标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ISR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1.55±1.02)vs.(1.23±0.57)mmol/L]、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0.68±0.30)vs.(0.58±0.23)mmol/L]、血清补体C1q[(184.96±37.22)vs.(157.98±20.93)mmol/L]、花生四烯酸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率[(11.85±16.79)vs.(6.94±2.53)%]显著高于非IS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血清补体C1q与ISR呈正相关,其诊断ISR的曲线下面积为0.738,P<0.01。以168.95 mg/L为血清补体C1q截点值,其诊断ISR的灵敏度为65.2%,特异度为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补体C1q>168.95 mg/L与ISR呈正相关(OR=4.62,95%CI:2.05~10.40,P<0.01)。结论血清补体C1q水平与经皮冠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是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因素之一。血清补体C1q是经皮冠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防治的潜在靶点,其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发病在12h内的1059例STEMI患者给予急诊PCI,收集患者的临床、造影和介入治疗资料。PCI术后,根据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和校正TIMI帧数将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原因。结果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组患者118例。正常血流组941例,无复流发生率为11.14%。研究共纳入63个指标,通过单变量分析发现,年龄、症状至PCI时间、谷草转氨酶、氯吡格雷使用情况、干预病变数、狭窄程度及血栓负荷与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具有相关性(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年龄(OR=1.04,95%CI:1.02—1.06)与血栓负荷(OR=1.72,95%CI:1.07~2.76)可作为预测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与血栓负荷可作为预测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与无复流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特点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的66例行PCI治疗术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根据接受的治疗策略分为保守治疗组(n=44)和外科治疗组(n=22)。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用药情况、PCI治疗情况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测结果。结果: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外科治疗组患者术后低分子肝素使用率明显较高(81.8%vs.40.9%,P=0.034);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其他用药情况、PCI治疗情况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血小板数量、动脉瘤位置、缝合器使用情况、压迫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后,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仍然是需要外科处理假性动脉瘤的预测因素(OR=1.62,95%CI:1.13~2.63,P=0.038)。结论:在PCI治疗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中,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可能更易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接受外科治疗。对于病情需要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应提前给予多方面、针对性、个体化护理,以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9.
<正>开场:太难受了,这是什么病?婆媳关系是很多家庭的痛点,多年来李阿姨就因为这个问题备受困扰。她与儿媳在很多观念上存在分歧,日常相处的过程中摩擦不断,昨天更是因为小孙子的喂养问题两个人大吵一架。吵架后李阿姨一直感觉心脏不舒服,不仅有胸痛,而且动辄胸闷、气短,就连以前天天做的家务活也不能做了。因为李阿姨平时的性格就比较容易紧张、着急,老伴和儿子一致认为李阿姨这是火气太大了,心里不痛快所以无病呻吟,于是为了去心病把李阿姨带来了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年(18~44岁)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梗死类型及危险因素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18~44岁初次诊断为AMI的住院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年龄、性别、出院诊断等一般临床资料,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吸烟和饮酒6项心血管疾病可改变危险因素相关信息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共纳入青年初发AMI患者2866例,男性2739例(95.6%),年龄(38.9±4.7)岁。心血管疾病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前三位分别是吸烟[2084例(72.7%)]、高血压[1170例(40.8%)]和肥胖[1084例(37.8%)]。心肌梗死类型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为主(77.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9.2%上升到2017年的36.9%,上升了27.7%(P趋势<0.001)。NSTEMI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和肥胖者比例显著高于STEMI患者,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比例低于STEMI患者(P均<0.05);随着代谢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和肥胖)数目增多,临床表现为NSTEMI的几率增加(OR=1.39,95%CI:1.20~1.60,P<0.001);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相比,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OR=1.27,95%CI:1.05~1.54,P<0.05)以及冠状动脉正常或无明显狭窄患者(OR=2.15,95%CI:1.59~2.90,P<0.001)临床表现为NSTEMI的几率增加。2007~2017年,多个(2个以上)代谢危险因素者比例显著上升(P趋势=0.01),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比例显著下降(P趋势=0.001)。结论:青年初发AMI患者以男性占绝对优势,心肌梗死类型仍以STEMI为主,但NSTEMI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多个代谢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变化与NSTEMI构成比趋势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