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病例 患者男,24岁.因"肝肿大21年,下腹隐痛3d"入院.患者3岁时曾因肝大、尿黄、血清转氨酶升高、HBsAg阳性,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经治疗后黄疸消退、转氨酶有下降,但肝脏仍肿大,且食欲较强,怕热多汗,不喜欢高强度体育活动,学习成绩跟不上.  相似文献   
2.
红直獐牙菜的苷类成分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研究红直獐牙菜的苷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LH20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基化学结构。结果:从红直獐牙菜的水溶性部分得到7个化合物,他们分别为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Shan酮(I)、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Shan酮(Ⅱ)、1-O-β-D-吡喃葡萄糖-3,7,8-三羟基Shan酮(Ⅲ)、异荭草苷(Ⅳ)、落干酸(V)、龙胆苦苷(Ⅵ)和β-龙胆二糖(Ⅶ)。结论:化合物Ⅲ、Ⅳ、V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沙生风毛菊Saussurea arenaria Maxim.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用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从沙生风毛菊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提取分离化学成分,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并检测其细胞毒活性。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泽兰叶黄素(Ⅰ)、棕矢车菊素(Ⅱ)、( )-丁香脂素(Ⅲ)、d-松脂素(Ⅳ)、3S-( )-9-oxonerolidol(Ⅴ)、α-香树醇棕榈酸酯(Ⅵ)、羽扇豆醇棕榈酸酯(Ⅶ)、羽扇豆醇乙酸酯(Ⅷ)、α-香树醇(Ⅸ)、羽扇豆醇(Ⅹ)、伞形花内酯(Ⅺ)、对羟基苯甲醛(ⅩⅡ)和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ⅩⅢ)。化合物Ⅰ、Ⅱ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8~14μg/mL。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泽兰叶黄素和棕矢车菊素是沙生风毛菊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红直獐牙菜的苷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LH20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基化学结构。结果:从红直獐牙菜的水溶性部分得到7个化合物,他们分别为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Shan酮(I)、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Shan酮(Ⅱ)、1-O-β-D-吡喃葡萄糖-3,7,8-三羟基Shan酮(Ⅲ)、异荭草苷(Ⅳ)、落干酸(V)、龙胆苦苷(Ⅵ)和β-龙胆二糖(Ⅶ)。结论:化合物Ⅲ、Ⅳ、V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祁连獐牙菜Swertia przewalskii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及化学关联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纯化出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Ⅰ),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San酮(Ⅱ),1,7,8-三羟基-3-甲氧基San酮(Ⅲ),1,3,7,8-四羟基San酮(Ⅳ),1-O-β-D-吡喃葡萄糖基-7-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Ⅴ),1-O-β-D-吡喃葡萄糖基-8-羟基-3,7-二甲氧基San酮(Ⅵ),7-O-β-D-吡喃葡萄糖基-1,8-二羟基-3-甲氧基San酮(Ⅶ),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Ⅷ),1-O-[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S sgmk(X),木犀草素(Ⅺ),齐墩果酸(Ⅻ),乌苏酸(XⅣ)和龙胆苦苷(XV)。结论 化合物Ⅳ-Ⅷ,Ⅺ,Ⅻ,XⅣ和XV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祁连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祁连獐牙菜Swertia przewalskii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及化学关联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纯化出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Ⅰ),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San酮(Ⅱ),1,7,8-三羟基-3-甲氧基San酮(Ⅲ),1,3,7,8-四羟基San酮(Ⅳ),1-O-β-D-吡喃葡萄糖基-7-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Ⅴ),1-O-β-D-吡喃葡萄糖基-8-羟基-3,7-二甲氧基San酮(Ⅵ),7-O-β-D-吡喃葡萄糖基-1,8-二羟基-3-甲氧基San酮(Ⅶ),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Ⅷ),1-O-[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S sgmk(X),木犀草素(Ⅺ),齐墩果酸(Ⅻ),乌苏酸(XⅣ)和龙胆苦苷(XV)。结论 化合物Ⅳ-Ⅷ,Ⅺ,Ⅻ,XⅣ和XV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斑唇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var. tubiform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RP18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斑唇马先蒿的乙醇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六烷醇(1)、正三十六烷醇(2)、正三十九烷醇(3)、β-谷甾醇(4)、己二烯二酸(5)、肉桂酸(6)、对甲酰基肉桂酸(7)、β-胡萝卜苷(8)、芹菜素(9)、刺槐素(10)、木犀草素(11)、金圣草黄素(12)、苜蓿素(13)、东莨菪素(14)、1-羟基呫吨酮(15)、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16)、荭草苷(17)、槲皮素- 4′-O-D-半乳糖(1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9)、毛蕊花苷(20)。结论 化合物181014182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藏药异叶青兰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多种柱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异叶青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芫花素(1)、石吊兰素(2)、金合欢素(3)、科罗索酸(4)、乌发醇(5)、白桦脂醇(6)、β-香树脂醇(7)、2α, 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8)、胡麻苷-6″-乙酸酯(9)、柯伊利素(10)、飞蓬苷C(11)、铁线莲素(12)、木犀草素-5-O-葡萄糖苷(13)、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14)、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15)、马先蒿苷G(16)。结论 化合物3571014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2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异叶青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藏药异叶青兰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多种柱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异叶青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芫花素(1)、石吊兰素(2)、金合欢素(3)、科罗索酸(4)、乌发醇(5)、白桦脂醇(6)、β-香树脂醇(7)、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8)、胡麻苷-6″-乙酸酯(9)、柯伊利素(10)、飞蓬苷C (11)、铁线莲素(12)、木犀草素-5-O-葡萄糖苷(13)、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14)、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15)、马先蒿苷G(16).结论 化合物3~5、7~10、14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2、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Ranson分级与心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6-2011年收住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6例.按照Ranson评分标准将其分为1级组、2级组及3级组,对比分析每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以明确患者的心脏损伤情况.结果 96例患者中有51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率53.1%,其中l级组49例,异常心电图12例(占24.4%),2级组26例,异常心电图21(占73.1%),3级组21例,异常心电图20例(占95.2%).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及心律失常.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常有心电图的异常,随着急性胰腺炎Ranson分级的增加,心电图异常率增高.心电图监测对判断病情和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