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Hp 能够在胃的弱酸性环境下生存。它能产生高活力的尿素酶和氧化酶,二者均为致病因素。尿素酶分解尿素,有利于 Hp 寄居于胃粘膜表面,同时破坏胃粘膜上皮细胞周围  相似文献   
2.
小儿大肠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小儿下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自1987年8月至1999年5月共行小儿大肠镜检查194例,其中高频电切息肉112例,均无并发症发生,与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EVL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中发生再出血的20例设为观察组,未出血的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早期再出血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为25%,其中3例死亡,均由进食不当引起,对死亡患者行内镜检查,食管曲张静脉破裂为引起早期再出血的原因。门静脉血栓、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经Logistic回归分析,均为独立危险因素(P〈0.01)。术后早期再出血者肝功能分级C级影响较为明显(OR=65.0),其他依次为凝血酶原时间(OR=33.5)、血红蛋白(OR=22.6)、门静脉血栓(OR=8.6)。结论依据患者的机体状况和再出血危险因素,将EVL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可降低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镜征象、临床表现特征.方法 通过对12例周期性肠道出血病人,经手术及/结肠镜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粘膜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手术前肠镜活检做病理检查阳性率50%,其余病例肠镜下表现为肠腔狭窄,粘膜皱缩,表面小溃疡形成,结合手术后病理作出诊断.结论 手术前肠镜活检做病理检查阳性率为50%,对肠镜活检阴性病人,须依靠术后样本病理检查方可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小肠血管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反复的消化道出血患儿剖腹探查,肠管造瘘,胃镜引导,诊断和治疗小儿小肠血管瘤。结果:本组患儿病灶位于空肠15例、回肠10例,广泛血管瘤(空肠、回肠、结肠)5例,29例患儿治愈出院,1例术后消化道再次出血而行手术治疗。结论:小儿小肠血管瘤术前诊断困难,常规肉眼剖腹探查手术,易盲目切除肠管,用肠管造瘘胃镜引导与肉眼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大肠息肉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大肠癌癌前期病变。高频电切息肉是目前治疗大肠息肉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自1988年12月至1996年2月共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切大肠息肉805例1476颗。现将术中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480例,女325例,年龄2~79岁,其中2~8岁62例;有蒂息肉(含亚蒂)38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食管静脉套扎术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常规医疗护理方法处理,试验组按预先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试验组病人的医疗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术前病人心理状态良好,平均住院日数和医疗费用明显降低,病人和家属对疾病知识测试的优良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也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食管静脉套扎术病人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同时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病人的满意度,使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大肠息肉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大肠癌癌前期病变。高频电切息肉是目前治疗大肠息肉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自1988年12月至1996年2月共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切大肠息肉805例1476颗。现将术中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平均分为无痛组和对照组各50例,无痛组采用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常规组单纯应用胃镜进行检查。结果无痛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组。应用无痛胃肠镜联合结肠镜对胃肠道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激光治疗颈段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再发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组15例患者经胃镜检查, 病理细胞学证实为食管恶性肿瘤, 颈段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再发狭窄, 癌肿上段距门齿16-20 cm; 隆起型病变采用内镜下高频圈套电切清除, 管状浸润性狭窄病变或不能圈套病变联合激光治疗, 并观察治疗前后食管直径大小、狭窄程度改善.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 术后12 h顺利进食, 无1例发生食管大出血、穿孔并发症, 治疗术前狭窄管腔直径约4±2 mm, 术后约13.5±2mm, 1 mo后完全有效11例, 显著效应3例, 有效应1例, 无效应0例, 有效率100%.结论: 内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激光治疗食管上段癌支架置入术后再发狭窄, 是目前治疗食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