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5篇
内科学   7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于霞  袁越  王勤  邵魏  崔烺  王颖 《中国医药》2014,(9):1277-1279
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等进行总结。结果50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中,存在消化道症状16例(32.0%),心血管系统症状14例(28.0%),神经系统症状8例(16.0%),26.0%(13例)的患儿以阿斯综合征为首发表现,46例(92.0%)存在心电图异常表现,心肌酶指标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率分别为48.0%(24例)和50.0%(25例);32例给予丙种球蛋白输注,44例应用甲泼尼龙,2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安装临时起搏器,4例患儿最终安装永久起搏器;对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20例患儿,6例应用利多卡因,7例应用胺碘酮进行转复,8例给予同步电复律,17例心动过速终止,1例安装临时起搏器后转复窦性心律,2例合并心室颤动的患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症状多样,多数不典型,误诊、漏诊率高;联合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肌酶学指标诊断暴发性心肌炎的阳性率高,并对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术后远期出现的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的电生理标测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8例患儿(男、女各4例),平均年龄(7.1±4.1)岁,VSD术后1~5年发生持续性IART,8例均有左心室扩大,其中5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行心房电生理标测,部分应用三维标测(EnSiteNavX)技术,标测折返环的关键峡部并行导管消融。结果8例均自发IART,折返环关键部位分布:6例位于三尖瓣环峡部,1例于右心房界嵴至下腔静脉间,1例于三尖瓣环9点位置至界嵴问。所有(100%)患儿手术即刻成功,无并发症。平均随访(25.2±16.5)个月,2例复发,其中1例再次消融成功,总成功率7/8(87.5%)。左心室人小及射血分数均明显好转。结论儿童VSD术后IART机制多为三尖瓣环一下腔静脉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可经导管消融治愈或明显改善。三维标测技术能准确快速定位折返环的电生理峡部并指导消融,显著减少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儿童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我院2003年7月至2009年4月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58例儿童室早,观察射频消融即刻和远期、不同部位、不同年龄、心脏扩大与否、放电时心律失常的反应等对成功率的影响,观察有无并发症及随访预后.结果 体表心电图判断室早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 消融即刻总成功52例(89.7%) 消融放电时出现频发室早或窒性心动过速(窒速)者预示消融成功(P<0.033).而右心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心脏有无增大、患儿年龄对消融术成功率影响不大 远期成功率为86.2%.未发生任何远期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射频导管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儿童正常心脏结构的右心室流出道单形性室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三维标测系统辅助的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X线曝光量的变化.方法 行快速心律失常消融术的患儿,82例为研究组(利用三维Ensite NavX标测),90例为对照组(射频消融术,常规借助X线),进行辐射剂量比对.结果 研究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23例(28.0%),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39例(47.6%),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RAT)2例(2.4%),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18例(22.0%).对照组:AVNRT 20例(22.2%),AVRT40例(44.4%),RAT 2例(2.2%),IVr 28例(31.1%).研究组辐射剂量(154.40±219.33) μGy明显低于对照组(920.33±1698.11) μGy(P<0.001).两组的总治愈率分别为92.68%和9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6例,对照组复发7例.结论 Ensite NavX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能显著减少X线曝光剂量,与常规透视方法下的射频消融具有一致的较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危重症,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为主,其治疗方法与年长儿差异较大,目前缺乏相关指南。对于药物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房扑的急性期以静脉注射腺苷为主,地高辛在新生儿中应用较多;预防性治疗普萘洛尔为首选,新药兰地洛尔处于开发阶段;室性心动过速可自发消退,以静脉注射利多卡因为主。对于非药物治疗,心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常规标测相比,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零透视射频导管消融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射频消融术并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100例患儿,50例为研究组(应用En Site Velocity~(TM)三维标测系统完成零透视消融),50例为对照组(X线透视消融)。比较两组间的射频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X线辐射剂量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手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辐射剂量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75.68±18.02 m Gy)(P0.001)。结论与常规标测相比,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采用En Site Velocity~(TM)标测系统指导完成零透视射频导管消融具有相近的成功率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杜娟  袁越  邵魏  林利  崔烺  田莉 《临床儿科杂志》2012,30(7):681-684
目的报告1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合并多发体循环动脉病变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心脏超声及体动脉B超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女孩,5个月,诊断川崎病合并双侧冠状动脉瘤,符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诊断标准,体循环动脉B超提示存在多发体动脉病变。结论川崎病合并多发体循环动脉病变较罕见,应提高认识,及时诊断并长期随诊监测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06年1月~2013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暴发性心肌炎患者71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生化标志物改变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71例患者中共有男性31例,女性40例,年龄3个月~14.5岁,平均(6.1±1.8)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道感染(42.25%)和消化道感染(33.80%)。85.92%(61/71)存在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或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升高,90.14%(64/71)存在显著的心电图改变。所有患者均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予甲泼尼龙及丙种球蛋白进行免疫治疗,同时针对不同患者情况采取抗休克、纠正心力衰竭和抗心律失常等综合治疗,18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安装了临时起搏器。87.3%的患儿经治疗后好转(62/71),死亡7例(9.9%),其中3例患儿因心力衰竭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频繁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合并肺部感染死亡,2例QRS波群低电压合并室内传导阻滞死亡,1例因心力衰竭合并肺水肿而死亡;另有2例放弃治疗。结论暴发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多伴有心电图异常和心肌生化标志物升高,经过积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儿童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诊断为IPAH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相关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IPAH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计26例患儿纳入研究,存活组17例,死亡组9例。儿童IPAH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平均年龄(6.6±3.6)岁,男女比例1.17∶1。所有患儿均有活动耐力下降和乏力症状,晕厥及呼吸困难、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34.6%及23.1%,肺动脉瓣听诊区第2心音亢进为最常见体征(92.3%),50.0%患儿在诊断时心功能为Ⅲ~Ⅳ级。超声心动图检查示肺动脉收缩压(PASP)平均(79.0±20.3) mmHg(1 mmHg=0.133 kPa),16例患儿右心室重度扩大。心电图以ST-T改变及右心室高电压最为常见,血浆脑钠肽(BNP)平均浓度为(870.4±720.9) pg/ml。单因素分析显示晕厥(OR=26.25,95%CI 3.04~226.60,P=0.003),心功能Ⅲ~Ⅳ级(OR=19.199,95%CI 1.88~196.53,P=0.0128),PASP≥70 mmHg(OR=9.936,95%CI 1.81~∞,P=0.005),BNP≥850 pg/ml(OR=59.991,95%CI 4.69~767.62,P=0.002)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IPAH临床少见,预后不良。晕厥、心功能分级、PASP程度及BNP浓度是儿童IPAH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BNP作为IPAH的标志物在病情程度评估以及预后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儿童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治疗心肌损害患儿共181人。按照其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2人,对照组89人。两组均予以限制活动、常规营养心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静点治疗,用量为1g/次,2次/日,7天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症状改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6%(76/92),对照组为68.5%(61/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心肌酶及心电图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肌钙蛋白转阴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积极修复心肌损伤,恢复心肌功能,可作为小儿心肌损害的良好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