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8年11月经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及常规内科治疗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人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3—56岁;毒物种类:敌敌畏13例,对硫磷5例,内吸磷8例,甲胺磷7例,乐果12例,皆为昏迷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呼吸衰竭2例,血胆碱酯酶活性均〈30%,符合重度AOPP诊断标准。发病时间0.5~48小时;中毒途径:口服。  相似文献   
2.
崔广芸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220-220
目的:探讨观察基层医院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提供肺功能康复指导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14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我院接受肺功能康复指导,观察其依从性并对比肺功能康复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及活动耐力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总体依从性较好,达到94.4%;肺功能及活动耐力指标在康复治疗后明显提高,与康复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基层医院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治疗指导,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被普遍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基层医院受诸多因素影响,无法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高新技术,给冠心病的进一步确诊带来困难。基层医院仍把心电图作为观察心肌缺血最常用的方法。为揭示已减少或相对固定的冠脉血流量,明确冠状动脉供血睛况,临床多通过运动平板试验、药物负荷试验等检查手法诱发心肌缺血,并利用心电图及时记录、证实存在心肌缺血。我院近年来多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来验证患者心肌缺血的存在,并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操作流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透析过程中25%~50%的患者可能发生低血压,是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恶性循环.下面将对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及预防处理小结如下. 低血压发生的常见原因 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超滤脱水过多、过快是导致透析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容不足的常见原因.透析脱水速度大于毛细管再充盈率0.125ml/(kg·分),总量超过体重的4%~5%,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低血压.另外,开始透析时,血流速度过快,大量血液短时间进入体外循环,也可使循环血量减少,引起低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农村及社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死亡规律。方法采用远程心电监测会诊的方法,入选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监测组),分析入选患者四季及每天时间发病及死亡情况。选择同期门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21例患者(门诊组),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监测、会诊农村及社区远程终点患者心电图14591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65例(0.44),其中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死亡率为7.69(5/65),低于门诊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14.28,3/21),但两组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与社区急性心肌梗死易发时间为冬季(构成比为40)、每天晨起5:00~10:00(构成比为36.9),监测组与门诊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四季构成比及每天发病的时间构成比,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农村及社区急性心肌梗死易发时间为冬季、晨起,远程心电监测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常见护理缺陷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以来我院血液透析室共行血液透析(以下简称HD)7238次,其中发生护理缺陷113起。为此,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探讨防范护理缺陷的对策,避免护理缺陷的重复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现已成为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究其原因考虑与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有关,另外麻醉作用致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以及围手术期患者长期卧床、药物等因素也不能排除。我们根据医院临床经验,探索出了一整套针对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普及,血液透析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存时间延长。永久性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的必备条件之一,而动-静脉内瘘是主要的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如何保护和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避免使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感染、手肿胀综合征、假性动脉瘤等,成为我们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00年1月~2008年10月对143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7600余例次,采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者4000余例次,内瘘穿刺年龄16~89岁。在内瘘血管使用中进行保护性护理,取得理想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在普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针对病人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手术的病人,不仅要受到疾病本身的刺激,还要受到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刺激,加上病人对疾病的焦虑和手术的畏惧,既加重了上述不良反应,又削弱了病人的抵抗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直接影响手术的愈后。因此健康教育在手术前准备、手术后的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