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血液透析中突发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液透析病人的首位并发症为心血管疾病,其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可高达50%[1],而1/4的心律失常可能由于血透直接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经常导致透析无法顺利进行,甚至使病人退出血液透析.本文对我院近2年来1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调钠联合可调超滤治疗透析中顽固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经常发生透析中顽固性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例,进行可调钠联合可调超滤治疗1年,观察低血压发生次数,记录透析中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9例病人中19例透析中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低血压发生的次数减少,有效率达65.5%。结论可调钠联合可调超滤的透析方法减少了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使病人更能耐受血液透析超滤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稳定心绞痛心电图的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146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的心电图变化,分为广泛ST-T改变、ST段抬高、T波倒置和无ST-T改变四组,讨论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的预后差别很大,尤其是广泛ST-T改变组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结论 对于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在缺血性胸痛发作时即刻心电图进行临床危险度分析,及早识别高危患者对其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大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胆汁淤积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11月以来,我们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生大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并重度胆汁淤积患者3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全身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目前导致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竭死亡的主要原因。DN一旦进展到临床蛋白尿期,很难逆转。我院近3年收治糖尿病患者186例,其中并发DN85例,占45.7%,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是致命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 ,为心血管内科的急症。治疗用药包括异丙基肾上腺素、阿托品及 65 4 2、多巴胺、间羟胺 ,严重者用右心室临时起搏器。现将AMI并Ⅲ度AVB预后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AMI并发Ⅲ度AVB 40例 ,男 2 8例 ,女 1 2例 ,年龄 31~ 83(平均 60 .5 )岁 ,经心电监护、心电图(ECG)、Holter、心肌酶谱检查 ,个别经过冠状动脉造影及尸检证实。发生Ⅲ度AVB的原因均排除电解质失调及洋地黄中毒因素。2   结果2 .1  AMI并Ⅲ度AVB部位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而导致的心脏急性严重缺血综合征.按2002年美国ACC/AHA有关ACS的治疗指南[1].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抬高,可将ACS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大多为Q-MI,少数为N-QMI);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大多为N-QMI,少数为Q-MI)及猝死型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普通血液透析(HD)、血液滤过(HF)、血液透析+血液灌流( HD+ HP)及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尿毒症患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iPTH)清除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HD、HF、HD+ HP、HFHD组,比较4组单次治疗对血β2-MG、iPTH的清除率.结果 (1)HD组治疗前后血β2-MG、iPTH均无显著下降(P>0.05),HD+HP组治疗前后血iPTH显著下降(P<0.01)、β2-MG无显著下降(p>0.05),HF及HFHD组治疗前后血β2 -MG、iPTH均显著下降(P<0.01);(2)HD组与HD+ HP组对血β2-MG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两组的清除率与HF及HF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HP、HF及HFHD组对iPTH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的清除率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D不能有效清除β2-MG及iPTH; HD+ HP能有效清除iPTH,对β2-MG不能有效清除;HF及HFHD能有效清除β2-MG及iPTH.  相似文献   
9.
尹咏梅  苏位贤 《医学综述》2011,17(15):2353-2355
近年来,有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治研究进展较快。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的急性炎性反应是引起斑块破裂的病理基础,以C反应蛋白为代表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CS的诊断也从过去简单的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判定发展到更详尽的多种危险因素的分层,同时一些新的更早期的心肌坏死标志物也成为ACS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目前ACS的治疗更强调早期联合使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动静脉内瘘右利手患者与成年健康个体之间上肢功能的差异。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北京市6家血液透析中心的MHD动静脉内瘘且右利手患者,收集人口学资料、生化资料、握力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等上肢功能指标。MHD患者及成年健康个体上肢功能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共入组MHD患者90例,其中男性51例(56.7%),年龄(59.63±10.60)岁,中位透析龄62.50(24.00,113.00)个月。将入组的MHD患者按照性别及年龄分组,与成年同年龄段健康人群的握力相比,35~40岁组[女性:(20.27±1.10)kg比28 kg,t=-9.968,P=0.064;男性:(25.85±8.38)kg比45 kg,t=-4.998,P=0.038]、41~50岁组[女性:(20.37±9.25)kg比28 kg,t=-1.844,P=0.139;男性:(27.59±10.43)kg比43 kg,t=-4.433,P=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