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尤飞  郝建 《临床肺科杂志》2014,19(4):649-652
目的评定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老年肺炎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明确诊断老年肺炎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将其分为细菌组(A组)、病毒组(B组)、支原体组(C组)同时分别测定炎性指标包括PCT、CRP、血常规参数值。细菌组分为PCT组(A1组)、对照组(A2组),A1组以PCT参数值变化作为指导抗生素使用,A2组应用常规方法使用抗生素治疗。比较A1组、A2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临床有效率,住院时间,转化为重症肺炎例数等,同时测定第4天、第7天、第10天的炎性指标。结果 A组PCT水平升高幅度最大,B组与C组升高不明显,对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A1、A2两组有效治疗后炎症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A1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临床有效率,住院时间,转化为重症肺炎例数明显低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对老年肺炎病原学判别和诊疗中有重要临床价值,较CRP等传统炎性指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尤飞 《安徽医药》2016,37(12):1557-1560
目的 探讨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泡相关眼内炎(BRE)临床效果,分析影响视力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到2013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行PPV治疗11例小梁切除术后并发BRE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PPV临床效果,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BRE病程、滤泡渗漏、致病菌感染等可能影响PPV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经PPV治疗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6,P=0.017),小梁切除术到BRE发病的平均时间为(7.42±2.31)年,BRE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PSITE)为(2.33±1.24)d,7例患者(64%)发生滤泡渗漏,细菌培养结果显示6例(55%)为强致病菌,强致病菌感染是影响手术效果因素(Z=-2.196,P=0.0337)。且强致病菌感染导致的低视力的患者数量较非强致病菌感染者多(P=0.0310)。结论 PPV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的BRE安全有效,强致病菌感染是影响PPV临床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注射液对火器伤诱导豚鼠急性肺损伤(ALI)与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研究,探讨STS对ALI保护作用.方法 60只豚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模型组(A)、生理盐水对照组(P)、低剂量STS治疗组(L)、中剂量STS治疗组(M)、高剂量STS治疗组(H),每组10只.通过高温气体给A、P、L、M、H组豚鼠吸入,制作完成豚鼠ALI动物模型;造模30 min后,再把不同剂量STS分别注射L、M、H组豚鼠腹腔内进行药物干预,P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阳性对照组;观察12 h后,记录致豚鼠ALI时的动脉血气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处死豚鼠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值(W/D),在光镜下对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及时记录其病理变化的情况.结果 病理学检查:实验第12小时对照组豚鼠肺泡结构清晰,肺泡壁薄,肺泡内未见水肿液;损伤组第12小时无法分辨肺泡结构,肺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伴出血、水肿、透明膜形成;丹参酮ⅡA组实验第12小时肺泡结构仍存在,但肺泡间隔增厚,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肺泡腔内见少量渗液.实验第12小时L、M、H组血清TNF-α、IL-8和NF-κB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A组(P<0.01),丹参酮组L、M、H组豚鼠第12小时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A组(P<0.01);L、M、H三组两两比较,M与H组豚鼠实验第12小时血清TNF-α、IL-8、NF-κB水平、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较L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STS注射液对火器伤诱导豚鼠ALI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中STS中剂量保护作用最明显,值得在ALI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对照组黄斑区厚度(144.5±15.3)μm,白内障患者术前黄斑区厚度(143.9±16.8)μm,术后1周厚度(156.8±35.6)μm,术后1个月厚度(150.5±34.1)μm,超声高能量组术后1周厚度(171.6±31.5)μm,术后1个月厚度(169.8±30.5)μm,低能量组术后1周厚度(155.5±19.2)μm,术后1个月厚度(153.6±18.8)μm。13只眼出现房水中度闪光,术前厚度(142.8±10.5)μm,术后1周(196.4±35.7)μm。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导致术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及黄斑水肿;术中高超声能量可明显影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的厚度;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是预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慢性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对35例下肢静脉曲张并发难治性小腿溃疡患者先采取曲张静脉手术治疗,而后采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治疗组);23例曲张静脉不做手术处理,直接采用传统的生肌散外敷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溃疡创面全部治愈,平均愈合时间18d±9.3d,复发1例;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28d±9.6d,复发8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MEBO联合曲张静脉手术疗法,治疗难治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慢性溃疡的疗效优于单纯生肌散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钙卫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6月-2016年12月住院和门诊诊治高血压患者280例为高血压组,根据血压水平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和高血压3级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3个亚组: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另选取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人员80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钙卫蛋白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水平,统计分析钙卫蛋白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钙卫蛋白、IMT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钙卫蛋白、颈动脉IMT和斑块检出率逐渐上升。在高血压组患者中,不同颈动脉IMT亚组的钙卫蛋白水平存在差异,IMT增厚亚组和斑块形成亚组高于IMT正常亚组,斑块形成亚组又高于IMT增厚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钙卫蛋白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54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钙卫蛋白水平(B=0.285)、年龄(B=0.237)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钙卫蛋白水平与血压水平和IMT呈正相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尤飞 《安徽医学》2016,37(12):1557-1560
目的 探讨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泡相关眼内炎(BRE)临床效果,分析影响视力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到2013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行PPV治疗11例小梁切除术后并发BRE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PPV临床效果,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BRE病程、滤泡渗漏、致病菌感染等可能影响PPV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经PPV治疗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6,P=0.017),小梁切除术到BRE发病的平均时间为(7.42±2.31)年,BRE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PSITE)为(2.33±1.24)d,7例患者(64%)发生滤泡渗漏,细菌培养结果显示6例(55%)为强致病菌,强致病菌感染是影响手术效果因素(Z=-2.196,P=0.0337)。且强致病菌感染导致的低视力的患者数量较非强致病菌感染者多(P=0.0310)。结论 PPV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的BRE安全有效,强致病菌感染是影响PPV临床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湖湘名医欧阳新之"益气养阴辛散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湿阻肺兼气阴两虚证)患者的排痰能力及肺康复效果.方法 66例辨证分型为痰湿阻肺兼气阴两虚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平喘、抗感染、化痰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辛散化痰方"中药验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胰蛋白酶致大鼠COPD动物模型时动脉血气变化的研究。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0只为对照组(A组)、10只为模型组(E组)和10只为棉籽油组(C组)。一次性大鼠气管内注入猪胰蛋白酶(PPE)构建大鼠肺气肿模型,饲养30 d后处死解剖大鼠,测量大鼠肺组织SOD活力、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和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它们之间与动脉血气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E、C组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均明显大于A组(P0.05);E、C组肺组织SOD活力和MDA含量较A组显著升高(均P0.05)。A组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基本正常;E、C组PaO2、SaO2明显降低,而PaCO2明显升高。肺组织SOD与PaO2呈正相关,肺组织MDA与PaO2呈负相关;肺组织SOD、MDA均与PaCO2不相关。结论用猪胰蛋白酶制作大鼠COPD模型成功,其氧化应激与动脉血气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值得在动物COPD实验造模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