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43(NCAM)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基因表达在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采用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价脑缺血90min再灌注2h、12h、1d、2d、3d、7d和14d等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CAM mRNA和GAP-43 mRNA的表达。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于再灌注2d开始降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脑缺血侧GAP-43 mRNA表达于再灌注12h和2d出现峰值,以后逐渐降低,至14d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皮质区NCAM mRNA的表达于再灌注2h后开始增强,12h后达高峰;纹状体区NCAM mRNA的表达于再灌注后2h时开始增强,1d后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14d降至基础水平。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NCAM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脑细胞的修复过程,GAP-43 mRNA的表达增强可能与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90~1998年间,自拟秦艽乌头汤治疗痹证37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378例均为门诊治疗病例,男236例,女142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51.2岁;病程最短21天,最长28年,平均5.6年;病变部位以膝、手部关节多见,其次为踝、足部、髋、腕、肘关节。  相似文献   
3.
背景:肌苷参与机体多方面的代谢过程,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机制还没有彻底阐明。目的:研究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肌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体质量230~270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措施: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2只和对照组32只,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流2,6,12,24h,2,3,7,14d组(n=4),另外4只作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VEGF阳性表达。对照组在皮层区和纹状体区VEGF在脑缺血再灌注2h开始表达,12h达高峰,持续24h,随即迅速降低。VEGF阳性细胞主要位于Ⅱ,Ⅲ,Ⅳ层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尤其神经细胞核周细胞浆和树突染色最深。肌苷治疗组VEGF表达于缺血再灌注2h~2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8~22.62,P<0.01)。结论:肌苷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的表达,可能是其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肌苷参与机体多方面的代谢过程,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机制还没有彻底阐明.目的研究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肌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体质量230~270 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措施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2只和对照组32只,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 h再灌流2,6,12,24 h,2,3,7,14 d组(n=4),另外4只作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VEGF阳性表达.对照组在皮层区和纹状体区VEGF在脑缺血再灌注2 h开始表达,12 h达高峰,持续24 h,随即迅速降低.VEGF阳性细胞主要位于Ⅱ,Ⅲ,Ⅳ层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尤其神经细胞核周细胞浆和树突染色最深.肌苷治疗组VEGF表达于缺血再灌注2 h~2 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8~22.62,P<0.01).结论肌苷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的表达,可能是其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常有应用抗生素治疗失败的病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其对策作一分析,请同道批评指正。 1 抗生素治疗失败的原因 1.1 抗生素因素 1.1.1 剂量不当 同种药物以不同的剂量所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就剂量而言,常见的剂量不当或是偏大,如庆  相似文献   
6.
一、高脂血症治疗的意义和原则 治疗高脂血症,主要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目的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法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其中饮食疗法又是最基本的,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再配合药物疗法和运动疗法,疗效是肯定的。其治疗原则,一是确  相似文献   
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少见病,临床易被忽视而造成误诊。现报告1例如下: 患者男,29岁,首次于1982年3月5日因脾大16个月,头晕11个月收住上海新华医院。体检除脾肋下1cm处余无异常。诊断为(1)缺铁性贫血,(2)脾功能亢进。对症治疗42天,血清铁上升至94ug%,脾功能亢进无变化出院。3个月后皮肤粘膜逐渐出现散在的出血点及淤斑,间歇性鼻衄伴深黄色尿1年于1983年11月14日再次入院。查血常规Hb95g/L、RBC2.8×10~(12)/L、WBC3.2×10~9/L、BPC76×10~9/L。骨髓报告:增生活跃.粒:红=2.8:1,粒红系正常。巨核细咆全片37个,原巨核细胞2个,幼巨核细胞6个,巨核细胞过渡型26个,巨核细胞成熟型2个,裸核型1个,成熟期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65例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47例,女18例;年龄12岁~66岁,平均34.3岁;病程最短3h,最长7天,平均2.6天;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5天,平均11.2天。65例均有头部外伤史,有一过性神志恍惚或丧失,清醒后有短暂的逆行性遗忘,临床上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和颅脑CT检查无异常发现。2 治疗方法2.1 中医疗法 1口服血府逐瘀汤:桃仁9g,红花12g,川芎12g,当归12g,赤芍15g,生地12g,枳壳9g,桔梗6g,牛膝15g,柴胡12g,甘草9g。加减法:头痛甚者加蜈蚣(研冲)2条,地龙12g;头晕耳鸣者加泽泻12g,磁石30g;健忘、失眠者加胡桃…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95年12月~1999年12月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①缺血性胸痛>3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②心电图至少有2个相邻胸前导联S-T段抬高> 0. 2mV,Ⅱ、Ⅲ、avF导联中至少 2个导联 S-T段抬高≥0.1mV;③距发病时间C 12小时,且无溶栓禁忌证。1.2一般资料:溶栓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50~76岁,平均年龄64.6岁。心肌梗死部位:下壁10例,下壁+后壁4例,前间壁8例,高侧壁+前间壁4例,广泛前…  相似文献   
10.
例1,女,32岁,农民.1992年3月结扎术前查体发现血压高,连续3日测血压均为 23/14kPa,即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给予口服降压药治疗1年无好转,血压渐升至25/15kPa.为排除肾脏疾病,做双肾B超检查,发现左肾上腺有3×2.5cm大的实性占位.经介绍到某院做CT确诊后行手术摘除,病理检查证实为醛固酮瘤,术后病人血压降至正常,随访2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