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和介入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定位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②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肿瘤直径> 10cm 的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病人17 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分析。③结果17例中CT定位诊断正确11 例,占64.7% ;B超诊断正确7 例,占41.2% .5 例行DSA 检查,定位诊断正确率达100% ,均行肾上腺动脉栓塞治疗后手术切除。④结论 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DSA,CT和B超。介入治疗既可作为手术前栓塞治疗,也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肿瘤的姑息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14例植入永久性腔静脉滤器.16例植入临时性腔静脉滤器;27例分别行单纯静脉溶栓或切开取栓+静脉置管溶栓;全部病例同时行抗凝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全部成功,症状体征完全消失7例,明显缓解18例,部分缓解5例。滤器植入期间未发生肺栓塞。临时滤器在体内留置时间26~40d,1例取出后2d出现复发性肺栓塞;2例永久性滤器植入者于6个月和14个月出现下腔静脉堵塞。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的临床措施,临时性和永久性滤器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类型巨块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治疗效果及其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TACE治疗的38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TACE治疗前肿瘤边缘情况将其分为边缘清晰组和边缘模糊组,评价2组患者TACE治疗后碘油沉积情况及6个月后肿瘤缓解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HbsAg及AFP阳性者和Child.Pugh分级情况,以及肿瘤最大直径和碘油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后6个月CT复查示,边缘清晰组和边缘模糊组肿瘤最大直径分别为(8.2±1.48)cm和(12.2±1.67)cm,前者小于后者(P〈0.05)。碘油沉积情况,边缘清晰组主要是I型和Ⅱ型,无Ⅲ、Ⅳ型;而边缘模糊组I型者少,主要是Ⅱ、Ⅲ型,部分Ⅳ型者,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清晰组的总有效率(CR+PR)为92.9%,边缘模糊组的总有效率(CR+PR)为62.5%,前者高于后者(P〈0.05)。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图像中,边缘清晰的巨块型肝癌TACE术后碘油沉积情况及疗效均优与边缘模糊者。  相似文献   
4.
应用覆膜支架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应用覆膜支架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1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颈动脉损伤病人进行皿管内治疗,其中颅外段颈动脉损伤4例、颅内段颈内动脉(ICA)损伤7例,均采用覆膜支架封闭颈动脉破裂口,1例覆膜支架置入后发生移位而改为经静脉途径应用弹簧圈栓塞.结果 DSA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破裂出血4例,创伤件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和(或)假性动脉瘤7例,成功10例,ICA均保留通畅;1例改为弹簧圈柃塞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14个月,临床症状均无复发.结论 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损伤是创伤小、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于无法耐受ICA闭塞的病人.  相似文献   
5.
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炎致肝外阻塞性黄疸病人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十二指肠低张双重造影主要表现为十二脂肠乳头(以下简称乳头)周围粘膜与外侧不对称,内侧边缘毛糙不规整,内膜线模糊,部分合并有乳头周围憩室。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检查,可见乳头周围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粘液性分泌物;造影片上可见胆胰管轻度扩张。B超及CT检查主要表现为胆管的轻中度扩张。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常不成功。提示医学影像学检查对该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很多影像学技术用于胆胰管疾病的检查,习惯于以CT及超声为首选,但经常需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使胆胰管直接显影,其虽有较高的分辨率,但常有并发症(7%)、检查失败(5%~10%)及死亡发生(1%)〔1,2〕。最近虽有注射胆管造影剂后螺旋CT胆管造影及内窥镜超声(endoscopicUS)胆胰管检查的报道〔1,3,4〕,但也各有其不足。现在MRI已开始用于胆胰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它采用特殊的序列,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使胆胰管直接显影,取得了类似胆胰管造影的效果,即MRCP〔5〕.1 MRCP的原理及方法MRCP的原理基于重度T2W…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寄生性供血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本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寄生性血管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32例患者共见36条肝外寄生性血管,其中膈动脉(12/36);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胃网膜动脉(10/36);胃左动脉(6/36)占多数。6条肝外营养血管因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而只予化疗药灌注治疗,其余30条肝外营养血管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原发性肝癌,特别是晚期肝癌,寄生性供血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癌的TACE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螺旋CT胆道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CT胆道造影孙成建徐文坚综述夏宝枢审校胆系疾病非损伤性检查的首选方法是CT及超声,其它可供选择的非损伤性检查有核素扫描及MRI,新近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也成为胆道检查的重要方法[1]。使用阳性造影剂使胆道显影的方法有静脉胆道造影(IV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因急性大咯血于我院接受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中位年龄45.5(17~73)岁,支气管扩张10例、肺结核3例、肺癌2例、血管畸形1例、不明原因4例.其中10例为外院采用常规材料栓塞术后短期内(≤7 d)再次咯血.统计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分析相关并发症,并计算近期(<3个月)、中期(3~<12个月)及远期(≥12个月)复发率.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栓塞,术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技术成功率与临床成功率均达100.0%(20/2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脊髓损伤、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5(3~42)个月,18例(90.0%)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7、15个月复发,均经内科治疗有效,未再接受血管内栓塞止血治疗.2例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4、10个月死于原发性肿瘤.近期复发率为5.0%(1/20),中期复发率为5.0%(1/20),远期复发率为5.6%(1/18).结论 采用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成建  王松  李子祥 《山东医药》2005,45(10):64-65
肝癌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二部分:经皮血管治疗技术及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前者主要包括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及经肝动脉门静脉结合栓塞化疗术;后者则指在超声(US)、CT、MR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局部治疗,包括瘤内药物注射与物理损毁治疗。1肝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为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主要适用于以右叶为主或肝内多发病灶以及术后复发而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有以下作用:1阻断肿瘤血液供应,使肿瘤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2提高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增强抗肿瘤效应,减少化疗药物毒副作用。3破坏肿瘤的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