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好发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有文献报道经过保守治疗的患者髋内翻的发生率为40%~50%,特别是高龄老年患者死亡率高达35%。因此,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首选手术治疗。股骨  相似文献   
2.
孙国伟 《人民军医》2014,(8):921-922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完善经营成本控制强化医院财务管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 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1 目前医院成本管理的不协调性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是将医院定位于行政事业单位,而面临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内部管理的企业化是必然趋势,这导致了医院成本核算上的信息失真。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资本性支出与非资本性支出界限不清,实际操作中两者易混淆。二是成本开支范围不清.成本应指对象化的费用.如果与特定成本对象的关联度不大.而与一定时期紧密相关的费用应不进入成本。但实际情况是各家医院成本项目标准不一.挤占成本现象难以避免.从而使行业间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脂药对肝癌细胞增殖、干性特征、迁移、侵袭和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形成的作用。方法 下调ASPP2或HMGCR基因建立胆固醇合成增加或减弱的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分别用辛伐他汀和黄连素两种降脂药处理。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肝癌细胞增殖能力;低吸附板成球和qRT-PCR分析细胞干性特征和相关基因表达;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迁移、侵袭的能力。免疫荧光染色分析NETs形成。结果 降脂药可显著抑制Hepa1-6细胞贴壁和成球生长及干性基因表达(P<0.001);显著抑制Hepa1-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P<0.001);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诱导的Hepa1-6细胞侵袭和NETs的生成(P<0.001)。结论 降脂药通过抑制肝癌细胞的干性特征和NETs形成,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是治疗肝癌转移的一种潜在方式。  相似文献   
5.
王志高  孙国伟 《医学综述》2014,(14):2575-2576
心外膜脂肪组织(EAT)是位于心肌与脏层心包间的脂肪组织。多项研究显示,EAT可增加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方法测量EAT正逐渐开展,为EAT与冠心病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方法。该文通过总结EAT与冠心病的关系,为更好地指导EAT测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用与联合使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鄱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0例。阿司匹林组予以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予以常规治疗+氯吡格雷,联合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用药,均持续用药2周。对比3组临床疗效、血小板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途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有明显差异(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可更好地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判定灰区设置的必要性,以及中和试验对HBsAg灰区和单试剂反应性样本的确认情况.方法 采用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ELISA HBsAg试剂对献血者标本分别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在0.7≤S/CO<1或单试剂为反应性的标本,再用同种试剂进行双孔复试,双孔中至少有1孔结果仍在灰区内或仍为反应性,留取标本做HBsAg中和试验确证.结果 136例灰区标本中HBsAg中和试验检测出阳性标本10例,阳性率为7.35%,结果异常标本14例;159例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中HBsAg中和试验检测出阳性标本19例,阳性率为11.95%,结果异常标本16例.灰区与单试剂反应性样本阳性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S/CO值在0.70~0.79区间、0.80~0.89区间、0.90~0.99区间的阳性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双试剂灰区的阳性率高于单试剂灰区的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HBsAg灰区和单试剂反应性标本,ELISA检测漏检率较高,应结合自己实验室实际设置合适的灰区,最大限度地检出这些可疑标本,并进行确认实验,进一步减少HBsAg漏检和误检率,以提高输血安全,同时避免血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救治困难,涉及抗休克、抗感染、创面处理、内脏并发症的防治、营养支持等多个方面。本文2007年7月我院收治的一批5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无诱因右侧腹痛伴发热3h就诊。疼痛为持续性,无放射痛,恶心、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无腹泻。查体:T37.9℃,P90次/min,BP135/80mmHg,腹部柔软,肝脏未扪及,莫非氏征阴性,未扪及包块,脐周及右侧腹部压痛,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存在。血常规WBC13.5×109/L,中性0.9,RBC4.50×1012/L,HGB142/L,PLT95×109/L,腹部透视:肠腔积气,心电图正常,以腹痛待查、急性阑尾炎入院。入院后患者腹痛症状逐渐缓解,查血常规WBC11.7×109/L,B超示:腹主动脉瘤,未见阑尾肿大,急诊MRI:主动脉瘤,位于肾动脉水平下至分叉平面…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5岁,因无诱因右侧腹痛伴发热3h就诊.疼痛为持续性,无放射痛,恶心、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无腹泻.查体:T37.9℃,P90次/min,BP135/80mmHg,腹部柔软,肝脏未扪及,莫非氏征阴性,未扪及包块,脐周及右侧腹部压痛,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存在.血常规WBC 13.5×109/L,中性0.9,RBC 4.50×1012/L,HGB 142/L,PLT 95×109/L,腹部透视:肠腔积气,心电图正常,以腹痛待查、急性阑尾炎入院.入院后患者腹痛症状逐渐缓解,查血常规WBC 11.7×109/L,B超示:腹主动脉瘤,未见阑尾肿大,急诊MRI:主动脉瘤,位于肾动脉水平下至分叉平面,大小97.3×73.3×74.8mm,周边有附壁血栓形成,未见明显破裂征象.入院明确诊断后,积极准备手术治疗,第二天患者排便时腹主动脉瘤破裂,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