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201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BTG3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胃癌中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癌旁、癌前病变组织及对照组织石蜡标本中BTG3蛋白表达情况;qRT-PCR检测胃癌细胞BTG3和miR-106b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miR-106b模拟剂和miR-106b抑制剂后胃癌细胞中BTG3蛋白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06b在胃癌细胞中对BTG3的调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BTG3蛋白在胃癌组表达率32.50%,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胃癌肿瘤分期(P=0.041)及分化程度(P=0.021)有显著相关性,H.pylori阳性胃癌组BTG3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H.pylori阴性胃癌组(P=0.017);qRT-PCR结果提示,胃癌细胞中BTG3低表达,而miR-106b高表达;Westen blotting结果显示,转染miR-106b模拟剂或miR-106b抑制剂的胃癌细胞BTG3蛋白表达水平相应降低或升高,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转染miR-106b模拟剂后野生型BTG3-3′UTR报告质粒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01)。结论 BTG3在胃癌低表达,与胃癌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与H.pylori感染可能有关,miR-106b在胃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靶向调控BTG3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1980年12月至1983年9月共进行口腔颌面部大型全层组织缺损整复术30例,均获成功,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小结如下:(一)术前准备1.病人的心理准备:此类病人多为晚期癌肿,精神负担重,常怀疑医治效果,考虑术后复发、功能恢复及影响面容美观等问题。因此,术前必须针对病人的心  相似文献   
3.
随着显徽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已成功地运用各种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取得满意效果。血管吻合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是此种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发生率为6.25%。该并发症的监护是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我科自1981年至1990年6例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监护的体会如下。一、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5例,女1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48岁,平均39岁。皮瓣及病种:前臂及腹部皮瓣两种。颊癌、舌癌术后缺损各2例,口底癌1例,颜面萎缩1例。原因:均为吻合之静脉回流受阻。2例血肿造成,1例体位不当,1例静脉扭曲引起,1例血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