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4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淡色库蚊是山东省主要家栖性蚊种,为重要的传病媒介。化学杀虫剂的广泛应用,导致蚊虫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给蚊虫防治带来困难。为此,作者等进行了现场蚊虫抗性测定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与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复配,对现场淡色库蚊幼虫的毒力测定,并对淡色库蚊抗性治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1973~1994年对山东中华按蚊传播间日疟的系统研究结果。在70年代暴发流行期间感染率为0.47%,病家蚊经饲养后解剖感染率为13.2%;实验观察人工感染蚊虫感染率为36.1%,其中腺子孢子阳性率为17%,胃部囊合子阳性率为23.3%;鲁东半岛疟疾非暴发流行区与鲁西南易暴发流行区中华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染性无显著性差异;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4.9℃,有效积温为105.15℃;传播间日疟的媒介能量年内季节变化与年度变化均与发病情况较为一致。自1982年以来,其能量稳定地处在低水平。此结果提示,若无大量传染源输入,不会造成疟疾大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抗残杀威品系各世代的抗性指数及蚊体内酯酶(esterase)的活性,探讨蚊虫抗性与酯酶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和微板滴定法。结果:淡色库蚊经残杀威43 代的汰选,抗性指数达到11.26 倍;蚊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的平均抑制率随世代的增加而变低,低于30%的个体频率随世代的增加而增加,呈相关关系;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esterase,NSE)的活力随世代的增加而增强,而高于或等于0.9的个体频率逐渐增高,与生物测试法基本一致。结论:残杀威抗性与酯酶NSE和AchE的活性呈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了解变化后的蚊虫滋生情况,对其防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济宁市中区利用陶土缸盛装不同水质的水,放置不同高度楼层模拟滋生地,观察自然界蚊虫产卵滋生幼虫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山东省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研究防制对策;方法:浸渍法;结果:淡色库蚊幼虫对所测试的5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以敌敌畏抗药性水平较高,其次是溴氰菊酯、DDT、马拉硫磷和氯菊酯;结论:应加强本省淡色库蚊抗药性监测工作,通过爱国卫生活动的开展,统一指导,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可以预防或减缓淡色库蚊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观察了3种基因工程杀蚊幼蓝藻对中华按蚊Ⅲ龄幼虫的杀灭作用。结果表明,当喷施工程藻浓度高于3.0×105cels/ml时,作用24h后,中华按蚊幼虫死亡数较低,而在48h、72h后蚊幼虫大部分(67%以上)死亡;在喷施工程藻浓度低于3.0×104cels/ml时,24h、48h和72h的杀蚊幼效果均较差,此结果明显低于工程藻对淡色库蚊幼虫的作用效果。因此在应用基因工程藻进行现场控制蚊幼虫时,特别是在有较多按蚊幼虫的孳生地,应该考虑联合应用其它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微板法测定抗药性酯酶检测淡色库蚊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简捷灵敏的蚊虫抗药性早期测报技术。方法 以β-乙酸萘酯为底物,坚固蓝B盐为显色剂,用酯酶微板法测定实验室和现场单个淡色库蚊体内非特异性酯酶活力。结果 实验室5个品系淡色库蚊以抗DDVP品系非特异性酯酶活力水平最高,其次为抗残杀威品系和抗DDVP降解品系,抗氯氰菊酯品系较低,与敏感品系相近;3个现场淡色库蚊种群对DDVP抗性为4.15~9.36倍,对残杀威抗性为1.02~3.8l倍,其非特异性酯酶活力水平均较高。结论 酯酶微板法测定非特异性酯酶能够检测蚊虫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能够早期预测抗性发展趋势,便于制订抗药性克服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六个不同温度(16,19,22,25,28和31℃)下观察了淡色库蚊种群的发育、存活和繁衍的动态,证明该蚊种的卵、幼虫及成蚊的发育历期和生殖营养周期在观察温度范围内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温度低于16℃和高于31℃时该蚊种卵的孵化率、幼虫的存活率及成蚊的产卵力极低,而且不易存活。在表示种群增殖的参数中,内禀增长能力(rm)和周限增长速率(λ)在16~28℃时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rm由0.1354到0.1995,λ由1.1450到1.2208),而在31℃时却呈降低的趋势(rm=0.1877,λ=1.2065)。其中25~28℃时的增殖能力最强。经统计显示,潜在性传播丝虫病的蚊虫比例在19~31℃时高达60%以上,传病潜能极大。  相似文献   
9.
低浓度球形芽孢杆菌对淡色库蚊的慢性毒效观察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王中磊,甄天民,胡玉祥,刘凤梅,孙传红1992年我们在实验室内应用低浓度球形芽孢杆菌Bs2362株对淡色库蚊的慢性毒效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球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简捷灵敏的蚊虫抗药性早期测报技术。方法 以β-乙酸萘酯为底物,坚固蓝B盐为显色剂,用酯酶微板法测定实验室和现场单个淡色库蚊体内非特异性酯酶活力。结果 实验室5个品系淡色库蚊以抗DDVP品系非特异性酯酶活力水平最高,其次为抗残杀威品系和抗DDVP降解品系,抗氯氰菊酯品系较低,与敏感品系相近;3个现场淡色库蚊种群对DDVP抗性为4.15~9.36倍,对残杀威抗性为1.02~3.81倍,其非特异性酯酶活力水平均较高。结论 酯酶微板法测定非特异性酯酶能够检测蚊虫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能够早期预测抗性发展趋势,便于制订抗药性克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