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病人男,印岁.反复胸闷10余年,加重10余天.6年前在外院诊断为风心病,心包积液,曾行心包穿刺抽得淡血性液体.查体: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关闭不全,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左冠窦外侧见一乒乓球样结构,壁钙化(图1).心脏侧位片示心影区环形阴影(图3).CT示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后方,左右肺动脉下方一圆形囊性病灶,包膜完整并钙化,囊内密度大致均匀,CT值约30 Hu(图2).术前拟诊: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主动脉窦瘤破人心包横窦并假性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2.
1993~1995年,我们对56例患者于体外循环(CPB)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36例;年龄3~58岁;体重12~77kg,体表面积0.58~1.82m~2。术后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28例,肺动脉狭窄(PS)2例(合并导管1例),右室双出口2例,法乐氏三联征(F_3)1例,法乐氏四联征(F_4)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二尖瓣置换术(MVR)16例,MVR+AVR(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手术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经胸正中切口显露心脏,肝素化后经升主动脉和上 、下腔静脉插管建立CPB,中度血液稀释。  相似文献   
3.
4.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对老年人肺癌细胞学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痰液细胞学检查对肺癌患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对肺癌和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提高痰标本检查阳性率,我们对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诱导痰)、常规咳痰并结合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癌细胞的方法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5.
肺心病症状体征明显,容易诊断,肺心病合并的冠心病不易诊断。此时诊断伴有冠心病的主要依据为: 1.典型的心绞痛或不典型心绞痛发作,舌下含硝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老年人的心脏瓣膜外科手术逐年增多.随着心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基础理论的不断更新,老年因素已不再是手术禁忌症,但高龄仍是增加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组病例通过认真细致的术中操作和完善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7岁.主因活动后心慌气短20余年,加重1个月于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7.8℃,口唇轻微紫绀.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  相似文献   
8.
1993~1997年,我们采用国产侧倾碟瓣行心脏瓣膜替换术5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33例,年龄23~62岁。二尖瓣粘液样变性3例,二尖瓣腱束断裂1例,余均系风湿性瓣膜病。术前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40例,Ⅴ级16例;轻中度肺动脉高压56例,32例有心房颤动;心胸比例0.56~0.84。行二尖瓣替换术47例,双瓣替换9例。术前对反复心衰、心功能Ⅲ级以上或肺动脉高压者,常规给予强心利尿剂及扩血管药物,必要时加用少量类固醇激素,术前有风湿活动者行抗风湿治疗。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肌桥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9年1月狭窄程度Noble分级在3级以上的13例心肌桥患者,均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采用Genzyme心脏血管稳定器,心脏不停跳下切开心肌桥远端(冠状动脉钻出心肌处)心肌表面脂肪组织,取左内乳动脉搭桥至心肌桥远端.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50个月,均无心绞痛发作,患者生活质量满意.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Noble3级以上心肌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军  娄德剑  姜文升 《山东医药》2008,48(15):37-38
接受瓣膜置换术的60例心脏恶病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麻醉后转机前静脉滴注抑肽酶100万~150万KIU,预充液中加150万~200万KIU.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凝血酶原复合物10~20 PE/kg.术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为(16.32±0.73)s,对照组为(18.03±0.85)s.术后18h出血量观察组(541±100)ml,对照组为(796±151)ml.输血量观察组(413±188)ml,对照组为(626±163)ml,两组相比,P均<0.05.认为恶病质患者实施瓣膜置换术中联合应用抑肽酶和凝血酶原复合物有利于术后止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