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通过临床研究 ,观察 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 )加丹参预防EGVB再发出血疗效以及对预后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4年~ 1998年收住肝炎后矸硬化并发EGVB患者 5 4例 ,男 4 3例 ,女 11例 ,年龄 18~ 6 5岁 ,平均病程 7、8年。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4 6例 ,丙型 3例 ,乙丙型重叠感染 3例 ,酒精性肝硬化 2例 ,肝功能Child分级A级 31例 ,B级 18例 ,C级 5例 ,患者符合下列条件 :肝脾肿大、质地硬 ,伴有食管胃静脉曲张 ,B超检查示门静脉内径(Dpv) >14mm或 /和脾静脉内径 (Dsv) >10mm。 5 4例患者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种剂量干扰素抗HBV的效果。方法 :用二种剂量干扰素治疗 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观察治疗一个月 ,三个月 ,六个月时HBV DNA、HBe Ag、HBs Ag的阴转率。结果 :大剂量干扰素组HBV DNA阴转率高于小剂量干扰素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HBe Ag阴转率二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HBs Ag阴转率二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对HBV DNA ,HBe Ag的抑制随治疗时间延长 ,阴转率随之增高。结论 :在抑制HBV DNA的方面 ,大剂量干扰素组优于小剂量干扰素组 ,在抑制HBe Ag方面 ,大、小剂量干扰素疗效无差异 ,在抑制HBs Ag方面 ,大剂量干扰素优于小剂量干扰素 ,以治疗 6个月时 ,HBV DNA ,HBe Ag阴转率最高 ,用干扰素治疗以 6个月为疗程最好  相似文献   
3.
各型乙肝患者220例重叠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各型乙型肝炎病毒重叠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临床预后 ,对我院近 3年来收治的 2 2 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同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 (HBV M)与丙肝病毒抗体 (抗 HCV)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调查对象 :全部病例均来自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6月 ,我院住院及门诊的病人 ,均按 1995年北京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而诊断 ,其中 150例为住院病例 ;70例为门诊病例。男性 14 0例 ,女性 80例。年龄 16~ 70岁 ,平均 40 .6岁。在全部 2 2 0例乙肝中 ,急性乙型肝炎 63例 ,慢迁肝3 5例 ,慢活肝 57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并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170例.依照甲胎蛋白(AFP)的水平分成阳性组(AFP>26 ng/ml)和阴性组(AFP≤26 ng/ml);肝功能分级分为肝功能A级组和B级组;体内肿块形态分为弥漫型组、结节型组和巨块型组;患者肿瘤血供分为肿块的乏血供组和肿块的富血供组.调查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之间的差异.结果 患者肿瘤血供中乏血供42例(24.7%),富血供128例(75.3%);肿块分型中弥漫型37例(21.8%),结节型63例(37.1%),巨块型70例(41.2%);肝功能A级105例(61.8%),B级65例(38.2%);甲胎蛋白阳性98例(57.6%),阴性72例(42.4%).富血供患者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乏血供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肿块分型患者发热、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分级为B级的患者骨髓抑制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不全和骨髓抑制,如果患者手术后注意饮食,小心护理,一般可治愈这些并发症.因此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清IgG4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LD)患者鉴别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ALD患者58例,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2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2例,重叠综合征患者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5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g G和IgG4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血清IgG4水平为(1 723.54±39.76)mg/L,高于PBC患者的(432.37±17.06)mg/L和重叠综合征患者的(355.29±11.8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IgG4/Ig G比值(0.08±0.01)高于PBC(0.03±0.00)和PBC/AIH患者(0.0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gG4可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鉴别诊断,病情不同患者血清IgG4水平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的血清学表现与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用ELISA法诊测16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乙肝病毒标志物,并对自然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双重感染占大多数(61.2%),在青年组,双重感染率最高。结论甲、乙肝双重感染率61.2%,双重感染绝大多数为重叠感染,甲型肝炎以胃肠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乙型肝炎以非胃肠途径传播为主,而双重感染组则以隐匿型HBV感染或携带的基础上感染甲肝病毒。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联合护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护肝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96例患者分为护肝片组,拉米夫定组,护肝片与拉米夫定联合组,观察治疗6个月时肝功能恢复情况,HBV血清标志物和HBV的转阴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在HBeAg,HBV DNA阴转方面明显优于护肝片组,在肝功能复常方面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护肝片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HBV DNA转阴及肝功能恢复正常有良好的效果,优于单用。  相似文献   
8.
拉米夫定联合乙肝转阴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乙肝转阴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39例HBsAg、HBeAg及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45例,口服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同时口服乙肝转阴合剂20ml/次,3次/d。Ⅱ组44例,口服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Ⅲ组50例,口服乙肝转阴合剂20ml/次,3次/d。疗程均为52周,3组患者常规用维生素、甘利欣等护肝药物。结果Ⅰ组患者的HBVDNA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明显高于Ⅲ组(P<005);Ⅰ组和Ⅱ组相比,HBVDNA阴转率相似(P>005),但两组在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乙肝转阴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仅可提高抗病毒疗效,而且可减少停药后的反跳现象,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7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D-Ag的检测,发现HD-Ag阳性24人,阳性率14.1%,在24例HD-Ag阳性血清中,HBV复制率33.3%,在146例HD-Ag阴性血清中,HBV复制率72.5%,二者比较P〈0.05,在各型肝炎患者中,HD-Ag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乙型肝炎患者合并丁胺病毒感染后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传染性及其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我们检测了15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结果:有56%的患者有高水平的HBV复制和传染性,并且,HBV复制水平和传染性随年龄减低而增高,提示: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仍要重视其传染性的防治,特别对小儿及青少年的无症状HBsAg携带者,尤其要重视其传染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